“陽氣者,煩勞則張,精絕,辟積於夏,使人煎厥。目盲不可以視,耳閉不可以聽,潰潰乎若壞都,汩汩乎不可止。”——《黃帝內經?生氣通天論》
我们看这段原文:“阳气者,烦劳则张,精绝,辟积于夏,使人煎厥。目盲不可以视,耳闭不可以听,溃溃乎若坏都,汩汩乎不可止。”
这段原文有点长,我们一段一段的来解释。“阳气者,烦劳则张”,《黄帝内经》认为阳气什么时候能消耗掉呢?叫做“烦劳则张”。烦躁的“烦”,古人认为是通“繁”,就是繁重的“繁”,指的是多,“烦劳”指的就是过度操劳。“张”指的就是亢盛、外张的意思。形容一个人比较烦劳,过度劳累之后,阳气就往外张开了,亢盛于外。一旦亢盛于外阳气就全都散掉了,阳气一旦散掉之后,叫做“精绝”。精气就衰竭,长期的消耗阴精,精气就衰竭,“绝”的意思就是衰竭。
再往下看,“辟积于夏”,这个“辟”通上面一个开辟的“辟”,底下一个衣服的“衣”,“襞”,通这个字,指的是衣服的皱褶。“辟积”引申为重复的意思,辟积就是重复的积累。重复的积累,尤其是到了夏季,自然界的阳气亢盛,人体阳气也亢盛,总是往外耗散、消耗,迫使人体的阴精进一步煎熬,“使人煎厥”。(请 -
-
方式二:添加
或扫描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