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限环形减压联合去后凸术治疗多节段胸椎后

来源/医院陈仲强孙垂国

一、研究背景及发展历史

胸椎后纵韧带骨化(OssificationofthePosteriorLongitudinalLigament,OPLL)是导致胸椎管狭窄症的常见病理因素,常多节段连续或跳跃式分布,并常并发黄韧带骨化。手术治疗是胸椎后纵韧带骨化症唯一有效的治疗手段,但其手术技术难度高、并发症发生率高,尤其是截瘫等严重并发症时有发生。

现有多种治疗胸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手术技术,按减压方式分类,可分为直接减压和间接减压两大类。其中,直接减压技术是通过切除脊髓前方的后纵韧带骨化块实现脊髓充分的减压,但其术后神经功能恶化的比例为7%~33%,5个或5个以上节段环形减压者的疗效明显差于4个以下节段环形减压者的疗效。而间接减压技术通常是指单纯行椎管后壁切除,而不处理脊髓前方的OPLL。由于胸椎的生理性后凸、齿状韧带及神经根牵拉等因素的存在,单纯后方减压常不能实现脊髓的充分减压,症状缓解率仅为58.1%。

是否可以通过OPLL的有限切除同时予以去后凸松弛脊髓发挥直接减压和间接减压的作用,从而提高手术疗效减小神经损伤风险和手术创伤?根据我们采用经关节突椎体间隙截骨技术治疗创伤性胸腰椎后凸畸形20年的经验,可以从后方在切除突入椎管内的骨块的同时实现畸形的矫正。

之后,我们将上述截骨技术的基本思路用于胸椎及胸腰段椎间盘突出的治疗,尤其是巨大的硬性椎间盘突出和骨赘,在切除椎间盘的同时,只需要切除少量的椎体终板,术后优良率达到87.5%,证实了该技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胸椎OPLL在节段后凸较重时更易对脊髓造成压迫,切除部分隆起明显的OPLL,同时减轻其后凸使脊髓松弛,就有可能实现直接减压和间接减压的增倍效果。由于减少了脊髓的腹侧操作,就会减少损伤脊髓的风险和避免了不必要的椎体切除。

为此,我们在原有工作基础上设计并采用单纯后路有限环形减压联合去后凸术治疗多节段胸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方法,从年开始至今治疗患者13例,获得极为满意的效果,无严重并发症。早期相关成果发表于年《中华骨科杂志》。

二、手术技术要点

采用后正中入路,首先采用“揭盖式”方法进行椎管后壁切除减压,其纵向减压范围应包括所有压迫脊髓的后纵韧带骨化节段,并在此基础上向头尾端各延长一个节段,包括同时并存的压迫脊髓的所有黄韧带骨化节段。

之后,选择OPLL对脊髓压迫重的、显著隆起的,尤其是位于胸椎后凸顶点的病变,于椎间隙水平选择性进行1-2处有限的环形减压并予去后凸。

即切除双侧关节突、及下位椎体的部分椎弓根,显露椎间隙外侧缘,于OPLL腹侧潜行楔形切除椎间盘及相对应的椎体终板至前中1/3交界处并与对侧联通,用超声骨刀于腹侧将OPLL去薄甚至断开,分离粘连,切除OPLL,最后在椎间隙内适量植骨后加压闭合以“去后凸”,实现直接减压和间接减压的目的。

按此方法,切除的后纵韧带骨化范围约为1~1.5cm,实现去后凸的程度约为8°~10°。

三、临床应用所取得的疗效

年8月至年1月采用有限环形减压联合去后凸术治疗多节段胸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共13例,男4例,女9例;年龄45~59岁,平均52岁;术前病程2个月至6年。

所有患者均表现为进行性加重的双下肢不全瘫,胸椎后纵韧带骨化节段数3~12节,平均6节,术前狭窄节段后凸角(Cobb)平均为33.25°,术前JOA胸脊髓功能评分平均3.6分。

该组患者术后狭窄节段后凸角平均为23°,去后凸度数平均10.15°,OPLL切除长度10~15mm,手术时间平均4.9h,出血量平均ml。术后2例一过性下肢症状加重,6例并发脑脊液漏,1例术后次日并发硬膜外血肿形成并急诊行血肿清除术。

所有患者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4个月,末次随访时的JOA胸脊髓功能评分平均8.8分,改善率平均71.8%,按照改良Epstein标准评价术后疗效为优8例,良4例,中1例,优良率为92.3%。

专家简介

陈仲强

陈仲强,医院院长兼骨科部主任及脊柱外科主任,医院大外科主任。骨科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曾任医院院长、医院院长。

作为国际知名、国内著名脊柱外科专家,在颈椎病、胸腰椎疾病、脊柱畸形与创伤及滑脱的治疗等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在国内率先采用动态椎动脉造影的方法证实了头颈活动对椎动脉的影响,为椎动脉型颈椎病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在国内率先系统论述了椎间孔与椎间孔外腰椎间盘突出症,并率先采用经峡部外缘入路椎间盘切除手术治疗本病获得良好结果。采用自行设计改良的脊柱截骨技术治疗各种复杂脊柱后凸畸形,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在胸椎管狭窄症的诊断治疗关键技术研究上取得显著成就,建立了诊疗指南和临床路径,建立了四项关键技术,进行了前沿系统的相关基础及发病机制的研究,整体水平达到国际领先;在重度椎体滑脱以及脊柱复杂疾病的治疗上得到同行高度认可。

近10年来,发表论文百余篇,著书1部、参与著书6部、译著4部。先后承担卫生部基金1项、教育部博士点基金2项、教育部二期(子课题)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领衔北京市十大疾病之一“脊柱与骨关节病”防治研究首席专家。已培养硕士6名,博士21名,博士后1名。

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北京分会骨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国际矫形与创伤外科学会(SICOT)中国部脊柱外科学会副主任委员;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副会长,原AO国际内固定学会全球理事,医院管理协会常务理事,医院协会医院经济管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医院院长》理事会副理事长,《中华外科杂志》副主编,《中华骨科杂志》副主编和《脊柱外科杂志》副主编。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荣获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专家,荣获医院院长医院管理突出贡献奖,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全国第十届、十一届、十二届政协委员,中国致公党中央委员。

年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年荣获教育部提名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年荣获卫生部-年度“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年荣获第六届中国医师协会“中国医师奖”;年获得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年获得北京市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

专家简介

孙垂国

孙垂国,医学博士,医院副教授,副主任医师。国际脊柱内固定研究学会(AOSpine)会员;北京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委员会外科专科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学分会脊柱外科学组胸腰椎工作组委员兼秘书;中国医药教育协会骨科专业委员会脊柱分会青年委员。

专业方向是脊柱外科,擅长胸椎管狭窄症(胸椎黄韧带骨化、胸椎后纵韧带骨化、胸椎间盘突出)、腰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腰椎滑脱症、腰椎峡部不连症、腰椎退变性侧弯)、颈椎病(脊髓型、神经根型)和胸腰椎畸形(特发性、先天性、创伤性、结核性的后凸或侧凸)的临床诊疗。

近年来,在导师陈仲强教授的指导下,针对胸椎黄韧带骨化、胸椎后纵韧带骨化、胸椎间盘硬性突出等不同病理因素导致的胸椎管狭窄征的临床特征、诊断方法、治疗策略、手术技术、预后影响因素开展了系统而深入的研究工作,取得了多项具有很强的临床实用价值的成果,因此而于年荣获北京市科学技术二等奖。年至年间,作为主要负责人之一参与制定了全球第一版《胸椎管狭窄症临床诊疗指南》,其中文版和英文版分别发表于《中华骨科杂志》年第1期和《OrthopedicSurgery》年第8期。

回复学术







































北京哪家治白癜风好
北京普通治疗白癜风多少钱



转载请注明:http://www.ybzww.com/jbtz/1081.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