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访谈孙明教授创伤性脑损伤的神经保

昆明白癜风专科医院 http://pf.39.net/bdfyy/dbfzl/140223/4342721.html

创伤性脑损伤是世界范围内导致死亡和残疾的主要原因,造成巨大的经济负担。原发性颅脑损伤多为不能挽救的脑组织损伤,但其触发的一系列神经生化过程所造成的神经功能障碍和神经元受损等继发损伤是可以修复的,若未能及时采取干预措施也会进展为不可逆的损伤,导致损伤病灶扩大。因此在脑创伤后及时应用神经保护剂阻断继发性损伤对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针对这一话题,记者采访了首都医科医院北京神经外科研究所孙明教授。

流行病学现状

—年间,欧洲创伤性脑损伤的年发病率平均为/10万人口/年。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数据显示,—年,美国因创伤性脑损伤就医人数从.6/10万人口增至.7/10万人口。年中国创伤性脑损伤发病率为(~)/10万人口/年。随着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发展,创伤性脑损伤发病率有增加的趋势,患者中男性多于女性,青壮年多见。

病因

创伤性脑损伤的主要致病原因为交通伤、高处坠落伤、暴力攻击和平地跌倒等。

根据颅脑解剖部位的不同可将其分为头皮损伤、颅骨骨折和脑损伤,三者可合并存在。

头皮损伤包括头皮血肿、头皮裂伤、头皮撕脱伤等;

颅骨骨折包括颅盖骨线状骨折、颅底骨折、凹陷性骨折等;

脑损伤包括脑震荡、脑挫裂伤、脑干损伤和创伤性颅内血肿等。

根据损伤发生的时间和类型又可分为原发性颅脑损伤和继发性颅脑损伤。根据颅腔内容物是否与外界交通分为闭合性颅脑损伤和开放性颅脑损伤。根据伤情程度又可分为轻、中、重、特重四型。

症状

创伤性脑损伤的主要临床症状在急性期表现为头痛、头晕、恶心、呕吐、逆行性遗忘、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如嗜睡、蒙眬、浅昏迷、昏迷和深昏迷)、明显的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的定位体征等;在恢复期表现为运动和/或感觉障碍、慢性精神障碍(如记忆障碍、思维障碍、人格障碍等)。

脑损伤后神经保护与修复

脑创伤按照损伤发生的时间和类型分为原发性损伤和继发性损伤。原发性损伤由外力直接引起。继发性损伤是由原发性损伤触发的一系列生物化学变化引起的组织损伤,其损伤机制非常复杂,包括兴奋性神经毒性、氧化应激、细胞内钙超负荷、炎症反应、细胞凋亡等。原发性损伤是不可逆的,而继发性损伤是可以挽救的。因此,在脑创伤后神经保护剂的应用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近30年来,研究者对脑创伤继发性损伤机制进行了深入研究,取得了许多进展,在此基础上,就脑创伤后的神经保护开展了大量的实验研究。虽然在实验研究中发现许多神经保护剂对脑创伤后的脑组织具有保护作用,但临床研究结果却令人失望。

神经保护剂临床研究失败的原因主要有:

仅能对某一组织具有保护作用或仅能阻断创伤后某一损伤机制;

仅具有短期疗效,缺乏长期疗效和治疗时间窗的研究;

毒副作用大。

脑创伤能累及中枢神经系统的各种组织,包括神经元、白质、胶质细胞、脑血管等,再加上继发性损伤机制非常复杂,神经保护剂的研发难度很大。因而在脑创伤神经保护剂的临床前研究中,要做到以下3点:

选择合适的脑创伤动物模型,以便较好地模拟人脑创伤的病理生理过程;

筛选一些可能阻断脑创伤后多种损伤机制或对多种组织类型具有保护作用的神经保护剂,进行深入研究;

不仅要研究神经保护剂的近期疗效,还要研究它的治疗时间窗、是否具有长期疗效以及能否促进损伤组织的修复等。

研究热点与进展

目前这方面的研究热点和新进展包括:

脑创伤继发性损伤机制研究;

脑创伤后外周血生物标记物的研究,用以评估脑创伤的严重程度和预后;

脑保护研究:包括亚低温、亚冬眠和神经保护剂;

轻度脑创伤的病理生理改变和预后(运动引起的脑创伤)。

编辑

董晓慧

审校

宋道宇

投稿邮箱:

Neurologynews

.


转载请注明:http://www.ybzww.com/zysx/817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