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urthySantosh,RohDavidJ,ChatterjeeAbhinabaetal.Priorantiplatelettherapyandhaematomaexpansionafterprimaryintracerebralhaemorrhage:anindividualpatient-levelanalysisofCLEARIII,MISTIEIIIandVISTA-ICH.[J].JNeurolNeurosurgPsychiatry,.
解读:抗血小板治疗在心脑血管疾病中非常常见。研究表明,20%–30%的脑出血(ICH)患者接受抗血小板治疗(APT)治疗。然而,人们普遍认为APT可能通过抑制血小板而引起出血,进而增加脑出血患者的死亡率。众多研究评估了APT对脑出血预后的影响,结果却相互矛盾。APT是否会影响ICH患者的临床预后?是否针对出血位置或脑室内出血(IVH)的预后产生不同的影响?近期JournalofNeurolNeurosurgPsychiatry一项来自CLEARIII,MISTIEIII和VISTAICH研究的汇总分析,探讨APT与ICH预后之间的关系。
背景和目的:评估早期抗血小板治疗(APT)与原发性脑出血(ICH)临床预后的关系,并评估其是否因血肿位置而异。
方法:本研究选自三个临床试验的患者数据从而进行分析,并排除了基线CT可见原发性脑室内出血(IVH)和先前接受抗凝治疗的患者。本研究的暴露因素为发生ICH前进行了APT治疗。主要临床结局是发病72小时血肿扩大,次要结局为基线血肿体积、全因死亡率、死亡或重大残疾(定义为mRS评分≥4)以及mRS评分分布的变化。血肿扩大定义为在72小时复查CT平扫提示血肿体积相比基线增加33%或6mL。本研究使用了混合效应模型评估APT和临床预后间的关系,并按照出血位置和研究人群进行了分层分析。
结果:在例ICH患者中,有例(55.1%)脑叶出血和例(42.0%)深部脑出血患者。其中(20.0%)位患者先前进行了APT治疗。与未进行APT的患者相比,使用APT的患者年龄较大,男性较多,并且有更多的脑血管危险因素,例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和心房颤动。在调整后的回归模型中,脑出血前APT治疗与脑出血后的血肿扩大(OR0.97;95%CI0.60~1.57),发生严重残疾或死亡(OR1.05;95%CI0.61~1.63),全因死亡率(OR0.89;95%CI0.47~1.85),入院血肿体积(β,﹣0.17;se,0.09;p=0.07)和mRS评分分布变化(p=0.43)无明显相关性。
在次要结局分析中,脑出血前APT治疗与脑叶出血的入院血肿量相关(β,0.25;se,0.12;p=0.03),但按血肿位置或研究人群进行分层时,APT与其他脑出血结果无关。
结论:在一个大型异质性脑出血队列中,无论血肿位置,APT治疗与脑出血后血肿扩大和临床预后无关。APT与脑叶出血的出血体积相关。
点击下载PDF全文
编译:陈嘉平
住院医师、硕士研究生
首都医科医院神经病学中心
研究方向:脑血管病和神经重症
“重症卒中”作为中国卒中学会重症脑血管病分会的官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