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
手术指征:
有症状的慢性硬脑膜下血肿,血肿量在30ml以上者。
麻醉:
局部麻醉
手术步骤:
选择血肿量最厚处钻孔。
术前MRI示右侧额颞顶部硬膜下血肿
做长约3cm的纵向切口。切开皮肤、骨膜,用乳突牵开器牵开。钻骨孔,根据需要可扩大骨孔。“十”字切开硬脑膜和血肿外膜,即可见陈旧血液流出。
手术切口
切开皮肤,钻骨孔
切开硬脑膜可见陈旧性积血流出
用一根8号导管插入血肿腔,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清除血液及纤维素块,以不同方向冲洗直至冲洗液变清为止。
插入导管,予以大量生理盐水冲洗
然后将导尿管置于血肿腔的最低位,尾端经皮下潜行一段后另做切口引出。然后接负压引流袋。
婴幼儿慢性硬脑膜下血肿,可经前囟穿刺治疗,用注射器自前囟外侧角穿刺入数毫米,即可抽出血液。每次抽液量不宜超过30ml,以避免颅内压改变过大。每隔1~3日穿刺一次。若为双侧者每日或隔日轮替穿刺。一般经5~6次穿刺可以治愈。
术后头颅CT复查
术中意外处理:
1.当管道插入血肿腔时遇有阻力时,不应强行插入,以防止损伤脑组织。当冲洗时有新鲜血液流出时,应拔出管子停止冲洗。术后应检查头颅CT或MRI了解脑组织损伤范围及程度。
2.如术中遇大量出血时,需转为开颅清除血肿。
术后处理:
1.术后引流1~7日,如无血液引流出或引流液为澄清透明的脑脊液可以拔除引流管。
2.术后3~4日内科适量补充等渗注射液,一般每天~ml,静脉滴注,以促进脑膨胀复位,尽早消除血肿腔。
3.全身应用抗生素。
4.术后10~15日复查头部CT,观察脑复位状况。有些病例症状改善,但仍有少量硬脑膜下积液者,不必急于再次引流,等待3周~3个月,绝大多数随脑复位而自行消失。
临床经验:
1.术后切不可置病人于神经外科术后常用之头高脚低位。
2.一般老年病人因脑萎缩存在,术后脑复位时间较长,甚至不能完全复位,应密切随访,不用急于再行手术治疗。
白癜风好了白癜风好治疗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