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瘀”生百病
瘀,堵也!气滞、血瘀、痰凝、湿聚等一系列瘀堵,使脏腑功能失调,气血不和,浊邪积聚,进而导致疾病缠身,甚至导致脑梗、心梗、女性痛经、长斑等症。
说起癌症、肿瘤,很多人认为与遗传有关,中医认为肿瘤属于“瘀痕积聚”的范畴,那么什么是“瘀痕积聚”?就是无形的邪气慢慢地积聚成有形物质的这么一个过程。
尽管形成肿瘤的原因很多,中医认为最主要的原因还是“血瘀”。
体内有积血,没有及时排出、消散,即成淤青,这其实是血瘀的早期表现。若是莫名地出现淤青或淤青经久不散,大多是血液运行不畅,体内经络、组织器官形成淤血造成的。
中医讲“瘀”的原因
1、阳气不足
人身血液的运行,有赖于阳气的推动。如果血中的阳气不足,血液失去阳气推动就会滞涩而不流行。
《素问·离合真邪论》说:“寒则血凝泣。”血液凝涩,不能濡养人体,则成为瘀血。
2、热伤血脉
脉为血之府,而血循行于脉中,脉能壅遏营血,令其无所去而只在经脉之中循环运行。血液在经脉循环运行过程中,如热邪损伤血脉,则血脉无以壅遏营血,血液溢于脉外,失去运行之道而留止不行,遂成为瘀血。
3、气滞
气者,血之帅也,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由于情志内伤或其他因素,使气机不利,气行受阻而郁滞,遂导致血液不行而留止为瘀。
4、外伤
用力过度,跌打闪挫,必然损伤络脉,络脉因伤而破裂,则血溢于脉外而留止不行,从而形成瘀血。
中医为什么说“血瘀”生百病?想要身体好,这些活血化瘀方法收好
瘀血有哪些症状呢?
1、疼痛
“通则不痛,痛则不通”,有瘀血停留在体内,必然会引起脉络不通而致疼痛。
血瘀引起的疼痛特点:痛如针刺、痛有定处、疼痛拒按,一般在晚上疼痛加重。
2、肿块
肿块是血瘀常见的表现形式,瘀血在局部凝聚,日久不散,即变成肿块。外伤后的血肿即是瘀血形成的,这大家最容易理解,其实现在我们常说的各种囊肿、肿瘤也是瘀血所致。
3、面色晦暗,皮肤瘀斑
瘀血体质的人通常面色比较暗,尤其是两个眼圈,鼻和嘴唇紫暗,舌上有红色或青紫色的瘀点。瘀血长时间不能消除,则精血不能濡养肌肤、经络而致肌肤甲错,或见皮肤肥厚隆起,或见皮肤僵如皮革。脉象脉细涩沉弦或结代。
治疗瘀血症则主要以活血化瘀的方法
出现淤血停滞证,要采用活血散瘀的方法治疗,常用的药物:桃仁、红花等等,由这些药物组成的配方,比如调经化瘀丸等方药,用来治疗各个部位各种病症血瘀证,都有非常不错的疗效。
而且,中医有久病多瘀的说法,在很多疾病的慢性期疾病后期。各种证候都会夹杂着血瘀证,采用活血化瘀的治疗方法,有非常大的临床实际应用价值。
调经化瘀丸,又名消积通经丸,被誉为“气滞血瘀专用药,通经化瘀第一方”。它是明朝宫廷御用秘方,收载于明太医龚廷贤所著《寿世保元》,现由天津乐仁堂制药厂独家生产。本方以桃红四物汤为基础方,加三棱、莪术干漆,补血养血,活血破血;重用醋香附,理气解郁,调经止痛;辅以艾叶炭散寒止痛,温经止血,同时香附、三棱、莪术、干漆消积化滞,桃仁、当归润肠通便,诸药相辅相成,行气不耗气,破血不伤血,药性平和,奏效奇异,寒、热、虚、实体质皆可服用,经年临床有效验证,是治疗月经不调、行经腹痛、经血闭止、瘀血积聚、症瘕痞块、子宫肌瘤、卵巢囊肿、乳房肿块、盆腔积液、输卵管不通、子宫腺肌症、经前期综合征、更年期综合征、多囊卵巢综合征、子宫内膜异位症及不孕症等诸多病症的妇科全科良药。
适应病症
1、月经不调、行经腹痛、经闭不通、经前头痛、乳房胀痛、子宫肌瘤、卵巢囊肿、盆腔积液、输卵管不通、子宫腺肌症、经前期综合征、更年期综合征、多囊卵巢综合症、子宫内膜异位症及不孕症等诸多妇科疾病;
2、消化不良、食积腹胀、胃胀胃痛、大便不畅;
3、睡眠不宁、困倦无力、烦躁易怒、头晕头痛;
4、手足出汗、盗汗躁汗、体困倦怠、腰膝酸软;
5、毛发干枯、皮肤干燥、脸色晦暗、痤疮多斑。
温馨提示:《明康集团妇儿事业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