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膜外血肿

硬膜外血肿

硬膜外血肿位于颅骨内板与硬脑膜之间的血肿,好发于幕上半球凸面,约占外伤性颅内血肿30%,其形成与颅骨损伤有密切关系。

发生机制

多因头部过受外力直接打击,产生费力点处的颅骨变形或骨折,伤及血管所致。出血积聚于硬膜与颅骨内板分离处,并随营血肿的增大而使硬膜进一步分离。

出血来源

、脑膜血管:是造成急性硬膜外血肿的主要原因,尤以脑膜中动、静脉最为常见。脑膜中动、静脉位于颞部的同名骨沟中。颞部骨质较薄,受外力打击后引起骨折,刺破血管引起出血。如损伤位于动脉主干或大的分支,则出血凶猛,血肿迅速增大·短时间内可形成巨大血肿,导致脑疝。如出血由静脉引起,则病情发展稍缓。

、静脉窦:上矢状窦、横窦和乙状窦均位于同名骨沟中,如发生骑跨静脉窦的颅骨骨折,即可使其受损。此种出血凶猛,与静脉窦没有平滑肌层,破裂后与无收缩能力有关,而血肿范围的扩大则因出血使硬膜剥离,剥离的硬膜引致再出血。

3、颅骨板障静脉:颅骨骨折常有板障静脉出血,但出血量有限,不易单独形成巨大血肿,是成为颅后窝硬膜外血肿的主要来源。

病因病理

硬膜外血肿发生于硬膜外腔内。占颅内血肿5%-30%,主要以急性发生为主,占86%左右,有时并发其他类型血肿。一般发生在着力点及其附近,经常伴有骨折。由于骨折损伤脑膜中动脉引致硬膜外血肿占3/4,其次是损伤静脉窦、板障静脉、导静脉而导致血肿。因此可根据骨折线通过脑膜血管和静脉窦的部位来判断血肿部位。故此,硬膜外血肿最好发部位为颞顶区,其次为额顶矢状窦旁,可单侧或双侧。

血肿开始为新鲜血液和血块,几天后血块液化并被逐渐吸收,周围有薄层肉芽组织形成,l个月左右形成肉芽包膜,内含血块液化之液体,混有柔软凝块,有的可机化成固体。

临床表现

硬膜外血肿的临床表现与血肿的部位、增长速度和并发的硬膜下损伤有关。

、意识障碍病人受伤后的意识改变有以下5种类型。①伤后一直清醒;②伤后一直昏迷;③伤后清醒随即昏迷;④伤后昏迷随即沽醒;⑤伤后昏迷,有一中间清醒期,随即又昏迷。中间清醒朋是指受伤当时昏迷,数分钟或数小时后意识障碍好转,甚至完全清醒。继而因为硬膜外血肿的形成,脑受压引起再度昏迷。通常认为这种意识状态的变化不仅是硬膜外血肿的典型,还是其他颅脑血肿的典型表现。但是临床上此类病人的比例不足/3。病人意识状态的改变取决于原发脑损伤的程度、血肿形成速度和颅内其他损伤的存在。

、神经系统症状单纯的硬模外血肿,早期较少出现神经系统体征,仅在血肿压迫恼功能区时,才表现出相应症状。但如血肿持续增大,引起脑疝时,则可表现出患侧瞳孔散大、对侧肢体瘫痪等典型征象。当出现此类症状时,应及时手术减压,挽救生命。

3、颅内压增高随着血肿的体积增大,病人常有头痛、呕吐加剧,出现库欣反应。如颅内压持续增高,则引起脑疝,造成严重后果。

检查

、着力部位除皮挫伤外,常见头皮局部肿胀,出血经骨折线到骨膜下,或经破裂的骨膜至帽状筋膜下形成帽状筋膜下血肿。

、血肿大多位于一侧大脑半球表面,故超声波探查时,中线波移位明显。

3、颅骨骨折发生率较高,95%显示颅骨骨折。

4、脑血管造影在血肿部位呈示典型的双凸镜形无血管区。

5、CT扫描,在脑表面呈双凸镜形密度增高形。

影像学表现

、CT表现:硬脑膜外血肿绝大多数(85%)都有典型的CT特点:在颅骨内板下方有双凸形或梭形边缘清楚的高密度影,CT值40HU-00HU;有的血肿内可见小的圆形或不规则形的低密度区,认为是外伤时间太短仍有新鲜出血(较凝血块的密度低),并与血块退缩时溢出的血清混合所致;少数血肿可呈半月形或新月形;个别血肿可通过分离的骨折缝隙渗到颅外软组织下;骨窗位常可显示骨折。此外,血肿可见占位效应,中线结构移位,病变侧脑室受压,变形和移位。静脉源形硬膜外血肿因静脉压力低,血肿形成晚,CT扫描时血肿可能溶解,表现为略高密度或低密度区。少数病人受伤时无症状,以后发生慢性硬膜外血肿,这时作增强后扫描可显示血肿内缘的包膜增强,有助于等密度硬膜外血肿的诊断。

、MRI表现:血肿发生的部位多位于直接接受暴力的位置,多有局部骨折,头皮血肿,一般血肿较局限,不超越颅缝的界限。硬膜外血肿的形态改变和CT相仿。血肿呈双凸形或梭形,边界锐利,位于颅骨内板和脑表面之间。血肿的信号强度改变,与血肿的期龄有关。急性期,在T加权像,血肿信号与脑实质相仿。在T加权像血肿呈现为低信号。在亚急性和慢性期,在T和T加权像均呈高信号。此外,由于血肿占位效应,患侧脑皮质受压扭曲,即脑回移位征。与颅骨内极距离增大,脑表面(皮质)血管内移等提示脑外占位病变征象,得出较明确诊断。

鉴别诊断

需与硬膜下血肿呈梭形高密度鉴别。

治疗

外伤性硬膜外血肿的治疗包括手术治疗和保守治疗(非手术治疗),无论其施行手术与否,均须进行及时、合理的非手术治疗。临床上主要根据患者的意识状况、瞳孔变化、CT扫描及GCS评分决定其治疗方案

一、非手术治疗:对于意识清醒或轻度嗜睡,瞳孔无变化,血肿量幕上30ml,幕下0ml,层厚0mm,中线结构移位0mm,且病情稳定者可在严密临床观察的前提下予以保守治疗,主要措施是脱水、激素、止血、抗感染以及活血化瘀等治疗,应用脱水剂时在早期不宜大剂量,应以能缓解症状为宜,以免颅内压下降过多,导致硬膜外血肿扩大。在保守治疗期间,应密切注意意识,瞳孔及生命体征的变化,并利用CT作动态观察,一旦出现手术指征应急诊施行手术,清除血肿,以缓解颅内高压。

二、手术指征

、意识障碍程度逐渐加深;

、颅内压的监测压力在.7kpa以上,并呈进行性升高表现;

3、有局灶性脑损害体征;

4、在非手术治疗过程中病情恶化者;

5、儿童硬膜外血肿幕上>0ml,幕下>0ml可考虑手术;

6、尚无明显意识障碍或颅内压增高症状,但CT检查血肿较大(幕上>30ml,幕下>0ml,颞部>0ml,或血肿虽不大但中线移位>cm),脑室或脑池受压明显者;

7、横窦沟微型硬膜外血肿如出现排除其它原因引起的进行性颅内压增高征象,应积极手术;

三、手术禁忌症

除手术常规禁忌外,频死的和GCS为3分的极度虚弱的,无反应的,瞳孔已散大的,没有自主呼吸或血压不升的病人;国外观点:大于75岁的GCS5分或以下的病人,也应该非手术治疗,因为不管做不做手术治疗,他们的预后都很差。

四、手术方式

、骨瓣开颅术:适用于血肿定位准确的患者,术毕回置骨瓣。术前已有脑疝形成特别是双侧瞳孔散大者可考虑去骨瓣减压及硬膜扩大修补。如颅骨已粉粹,可考虑行骨窗开颅术。

、钻孔探查术:在紧急情况下对病情急剧恶化,来不及行诊断性检查时,就应进行钻孔探查术。所有神经外科医生都应熟悉这种操作。第一个钻孔应该在颞区,恰好在颧弓上方,根据神经系统体征定位并制定手术方案:⑴瞳孔散大侧;⑵异常运动反应对侧;⑶颅骨骨折侧。接下来钻孔应该在枕区与额区。探得血肿后按需要延长切口并扩大骨窗。清除血肿,妥善止血。当一侧手术已完成,还应在另一侧重复进行。

3、钻孔穿刺抽吸术:简便易行,有利于迅速挽救患者生命,用于特急性硬膜外血肿的紧急抢救,可暂时部分缓解颅高压,赢得时间,常常用于院前或术前急救。

4、钻孔置管引流术:也可用于部分急性硬膜外血肿的治疗,做到快速引流血肿,抢救病人。其适应症为病情相对稳定,出血量约0~50ml,经CT明确定位,中线移位达0.5cm以上,无继续出血者。方法:按照CT片所示血肿最厚层面处行锥孔或钻孔,插入吸引针管或小引流管,排出部分血肿后再反复多次注入溶栓药物如尿激酶等并引流,3~6天左右CT复查血肿消失即可拔除引流管。

护理

一、术前护理: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协助做好CT等各项检查,注意有无中间清醒期的出现,如伤后头痛、呕吐加重,意识障碍逐渐加深,一侧瞳孔逐渐散大,对光反射迟钝或消失,对侧肢体瘫痪,应考虑有血肿形成,应立即通知医生。凡需手术者,要立即做好术前准备,如禁食、剃头、配血等,准备好抢救物品及药品,保持室内清洁、安静、温、湿度适宜,将患者置于空调房内,防止患者发热,以降低脑细胞的耗氧量。

二、术后护理

、卧位:患者回病房后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6h后抬高床头5°~30°,头颈部枕冰枕或戴冰帽,以减轻脑水肿,降低脑细胞的耗氧量,减少头部伤口渗血。要保持头部敷料干燥,防止伤口感染。

、病情观察:定时观察神志、瞳孔、血压、呼吸、心率等体征及呕吐情况并记录,全麻未清醒者应每5~30min观察次。清醒后按医嘱每~h观察次,神志、瞳孔、BP、P、R、定位体征及呕吐情况可反映颅内情况的变化,患者神志清醒后又逐渐出现意识障碍并进行性加重,一侧瞳孔散大,对光反射迟钝或消失,对侧肢体偏瘫,血压代偿性升高,脉搏、呼吸变慢,呕吐逐渐加重,说明有继发性颅内出血或脑水肿的危险,应立即通知医生并积极配合抢救。

3、呼吸道护理:患者回病房后给氧气吸入,流量L/min。手术均在全麻插管下进行,清醒前患者易发生舌后坠、喉痉挛、呼吸道分泌物增多,咳嗽、吞咽反射减弱,呕吐物易误吸而引起吸入性肺炎,因此,术后要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吸出呼吸道分泌物。昏迷患者呼吸道分泌物多,常发生通气不足而致低氧和高碳酸血症,动脉血PaCO增高,缺氧致低谢性酸中毒,使脑脊液pH值下降,可使脑血管扩张,缺氧使脑细胞肿胀,从而使颅内压增高,使病情加重,必要时需行气管切开,气管切开术后应每日清洁、煮沸消毒内套管3~4次,及时吸出呼吸道分泌物,痰液黏稠不易吸出者,可用糜蛋白酶做超声雾化吸入,每日~3次,保持气管切口处敷料的清洁干燥,严格无菌操作。

4、引流管护理:经常保持头部引流管的通畅,发现不畅及时通知医生处理,引流袋与头颅平齐,每日更换次,认真观察并记录引流液的色及量,保持头部引流管的固定,防止脱落及扭曲。

5、营养:给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的饮食,清醒患者术后~天给流质,无呕吐等情况后逐渐改半流食、普食。昏迷、吞咽困难者术后3~5天给鼻饲,注意饮食卫生,防止腹泻,禁食及鼻饲者每日口腔护理~3次。

6、皮肤护理:昏迷、卧床患者不能自动翻身,皮肤抵抗力差,皮肤易受潮湿、渣屑的刺激而引起压疮的发生,因此要做好患者的皮肤护理,睡气垫床,保持床单的平整、清洁、干燥,每~h翻身次,翻身时动作应轻柔,避免拖、拉、推,并用50%的红花酒精按摩骨突处,促进局部血液循环,防止压疮的发生。

7、功能锻炼:术后有肢体偏瘫或活动障碍者,要保持肢体于功能位置,急性期过后要尽早给患者按摩、推拿,帮助患者活动肢体,促进肢体功能恢复,防止足下垂、肢体僵硬及失用性萎缩。

预后

急性硬膜外血肿的死亡率与手术前病人的意识水平直接相关。在急性硬膜外血肿已昏迷的病人中。死亡率大约为40%。而在那些术前清醒,不伴有局部神经功能损害的病人,死亡率几乎为零。患者合并有硬膜下血肿、脑内血肿、脑挫裂伤时死亡率是上述合并损伤的4倍。高龄、临床状态差、血肿体积较大、严重的中线移位和术后颅内压持续较高者,均提示预后不良。









































白癜风传染人吗
北京专业治疗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ybzww.com/zlyz/1213.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