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膜下血肿的诊断要点及鉴别诊断

硬膜下血肿〔诊断要点〕

急性硬膜下血肿表现为:

①新月形高密度影,范围较广;

②常伴脑挫裂伤,占位效应明显。

亚急性硬膜下血肿表现为:

①新月形或内缘平直形高或等密度影,或有分层,上半部为低密度,下半部为高密度;

②灰、白质界面内移,脑沟消失;

③脑室系统变形,中线结构向对侧移位。

慢性硬膜下血肿表现为:

①新月形或梭形等或低密度影;

②密度高低因出血时间、血肿大小、吸收速度、再次出血等情况不同而有多种表现;

③占位效应明显,易引起脑水肿;

④MR检查硬膜下血肿的形态边缘和CT相仿。血肿的信号强度改变与血肿的期龄有关,急性期T2WI呈低信号,T1WI呈等信号,随后T1WI、T2WI均可呈高信号,随着时间推移,高铁血红蛋白变成血黄素,T1WI信号低于亚急性者,但高于脑脊液,T2WI仍为高信号。

1左额颞部急性硬膜下血肿男,35岁,摔伤1小时后剧烈头痛,图A、B示左额颞部骨板下新月形、边缘欠清且不光整的高密度影,CT值约60HU;B为同时伴左侧额叶脑挫裂伤血肿形成2左侧额颞顶部亚急性硬膜下血肿男,58岁,左侧颞部砸伤13天;图A、B示左侧额颞顶部骨板下新月形带状稍低密度影,CT值在25?55HU,密度不均,见混杂等密度和低密度影,左侧额顶叶脑质受压内移,脑沟变淺,灰白质交界区内移,中线结构右移3两侧额部慢性硬膜下血肿男,58岁,无明显外伤病史,仔细追问,3个月前头部有轻微碰撞史;CT示双侧额部骨板下带状稍低密度影,CT值约38HU,两侧额叶脑质受压内移,脑沟变浅,中线结构居中4右侧额颞顶部亚急性期硬膜下血肿男,54岁,头外伤后。MR示右侧额颞顶部弧形短T1、长T2信号,边缘清楚〔鉴别诊断〕

(1)硬膜外血肿:往往有中间清醒期,血肿多在着力部位,形状大多呈“双凸透镜”形或梭形,范围较局限不超过颅缝。脑组织挫伤及脑水肿较硬膜下血肿少见。

(2)硬膜下积液:形态呈新月形,常为水样密度,MR呈新月形长T1、长T2信号,与慢性硬膜下血肿鉴别较困难。

美编:影像三人行 欢迎转发,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影像三人行







































北京白癜风治疗医院
北京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ybzww.com/zlyz/3208.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