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动脉假性动脉瘤

定义:股动脉假性动脉瘤,是指行经皮穿刺后血液通过动脉壁裂口进入血管周围组织并形成一个或多个腔隙(瘤腔),收缩期动脉血液经过载瘤动脉与瘤腔之间的通道(瘤颈部)流入瘤腔内,舒张期血流回流到动脉内的一种病理现象。

概述

股动脉假性动脉瘤的发生涉及介入操作的各个环节、术前术后用药及患者自身血管解剖与功能状况。一般发生在术后4~48h,患者自觉穿刺部位疼痛,穿刺部位出现进行性增大的肿块、搏动感、震颤以及血管杂音。可出现血管破裂、压迫周围神经、血栓栓塞、皮下组织坏死等不良后果。

病因

1.术后制动不佳。某些高龄或有腰部疾患的患者难以忍受术后长时间下肢制动而过早屈腿,导致压迫止血时形成的血栓脱落或加压包扎处纱布移位,动脉穿刺处再次出血。

.腹压增加。频繁而剧烈的咳嗽、用力排便等增加腹压的动作均可导致动脉穿刺处再次出血。

.性别与年龄。女性由于股内收肌群不如男性发达,高龄患者肌肉相对萎缩,推测同样条件下假性动脉瘤的发生率女性可能高于男性。高龄患者可能高于青壮年。

4.压迫止血不佳。拔除动脉鞘管后止血时间过短或过于频繁松手观察止血效果,或者绷带加压包扎过松,位置不正确,导致股动脉假性动脉瘤。

5.围术期股动脉假性动脉瘤可能出现血管破裂、血栓栓塞、压迫周围神经组织、皮肤和皮下组织坏死和显著失血等不良后果。

股动脉假性动脉瘤超声表现

预防

?最佳的预防股动脉假性动脉瘤的方法就是熟练掌握规范穿刺技术

1、逆行股总动脉穿刺

年,Seldlinger发明了逆行股总动脉穿刺成为动脉入路的金标准。标准的Seldinger技术是动脉前后壁穿刺。而目前大多数术者更愿意采用前单壁穿刺以避免血管后壁损伤。

股总动脉具有管径粗、位置浅、位于股骨头前方的特点。管径较粗便于使用较粗大的鞘管而不致引内膜损伤、血管痉挛或血流阻断;位置表浅便于触摸和穿刺;位于坚硬的股骨头表面更有利于术后压迫止血。正是这些优点使股总动脉成为最主要的穿刺部位,几乎在90%以上的动脉腔内治疗中应用。

对搏动正常的股总动脉逆行穿刺非常简单。正确的动脉进针点总是在-4cm长的股总动脉中段前壁。当主、髂动脉存在狭窄性病变时股总动脉可能很难触及。

此时对股总动脉的定位有多种方法:

(1)参考骨性标记:在X线正位透视下,股总动脉总是位于股骨头中、内l/交界处,上方不超过髂前上嵴与骨嵴的连线,下方不低于股骨头下缘。

()参考动脉壁钙化:当股总动脉存在严重钙化时在X线透视下通常能看到动脉走行。

()应用“路图”指引:如果对侧股总动脉已经穿刺插管,则可对触摸不到一的股总动脉做“路图”,但由于近端动脉闭塞,通常需要较大剂量的造影剂、较长的时间才能显示狭远端的股总动脉。

(4)超声引导:超声总是术者的好帮手。即使股总动脉血流很慢也能清楚观察到动脉壁、血管腔、血管分支、血管钙化,能清楚观察穿刺针的穿刺方向和深度。超声也可显示为股骨头的明亮弓形阴影使穿刺位置更准。因此,专业血管外科医生应常规准备一台便携式超声仪。

逆行股总动脉穿刺是相对安全的,总体穿刺并发症约1%。主要是血肿或假性动脉瘤。常与穿刺位置低于股骨头平面或高于腹股沟韧带有关。对于肥胖病人穿刺有更多难度,因为触诊股骨头困难。有术者使用腹股沟皮肤皱褶作为股动脉穿刺的标志是错误的,因腹股沟皮肤皱褶的位置变化相当多。对于肥胖病人应以股骨头作为标志。如果不能确定股骨头的位置,推荐在透视下确定正确的穿刺部位。

、顺行股总动脉穿刺

许多腹股沟韧带以远下肢动脉病变的血管腔内操作需要行顺行股总动脉穿刺。尽管顺行穿刺要求的穿刺部位与逆行穿刺相同,但通常比逆行穿刺困难的多,特别是肥胖病人。穿刺针斜向下穿过软组织,因此需要在前下腹壁行皮肤切口。肥胖病人需要助手帮助推开腹壁的遮挡。顺行穿刺的问题通常是穿刺位置过低。初学者通常总是穿刺到股浅动脉或股深动脉。即使在股总动脉分叉上方1cm之内进行穿刺,导丝也几乎总是进入股深动脉而不是股浅动脉。这是因为穿刺方向决定的。这种情况的解决办法包括:(1)“路图”指引下应用弯头导丝以避开股深动脉开口。()先将导丝放入到股深动脉,然后放入弯头导管引入股深动脉,在斜位透视下小心回撤导管至分叉上方,调整导管方向指引导丝进入股浅动脉。选择这样的操作必须保证穿刺点在股深动脉开口上方的位置。有时也可应用4F的短鞘指引。

顺行股总动脉穿刺同样存在错误穿刺腹股沟韧带上方动脉的风险,这同样使腹膜后血肿和假性动脉瘤风险增加。若怀疑穿刺部位较高,应避免置入大直径的导管或鞘管以降低风险。穿刺引起的腹膜后出血临床表现隐匿。有时见不到明显的出血表现,可仅表现为髂窝内的肿胀感。通常有心率加快,血压突然下降等。因此对怀疑穿刺点过高的病例术后应严密观察。

?Seldinger改良法:Driscoll于年提出,但因Seldinger的贡献,文献中仍称Seldinger穿刺术。

–具体步骤:局部麻醉

–尖刀片挑开皮肤mm

?穿刺穿刺针头斜面始终向上

?0‐40°方向穿刺

尽量应用改良穿刺针不穿透股动脉后壁

正确使用抗凝剂

术前应正确使用抗凝剂治疗,并应查明患者凝血功能及血细胞计数。术后每小时严密观察穿刺部位皮肤周围有无血肿、皮下瘀斑,定期查血常规及凝血功能。拔除鞘管前建议查凝血指标或ACT值,过高禁忌拔鞘管。

积极控制高血压

高血压患者收缩压水平增高是PCI术后出现股动脉假性动脉瘤的危险因素,血压波动过大或收缩压明显增高均可造成股动脉假性动脉瘤的发生。血压建议控制/90mmHg以下再拔管。

规范穿刺技术

介入手术过程操作人员由于穿刺点过高或过低,或刺破动脉后壁,或误入股浅动脉均可使假性动脉瘤的发生率增加。

正确压迫

①介入术后压迫处理:介入术后拔出鞘管后用左手的食指和中指压迫股动脉穿刺处,一般在皮肤穿刺点的正上方1.5~cm处,至少压迫0min~0min。如无出血,则在穿刺点上放置纱布并加压包扎,并用砂袋压迫4~6h。指导患者取平卧位6~4h,保持大腿伸直,每隔1~h观察术区有无出血、血肿、皮肤颜色及足背动脉搏动情况及绷带有无移位、松懈;并嘱患者在术后h内勿用力抬头、咳嗽以免增加腹压而引起出血。压迫期间应向患者说明正确压迫的重要性,并协助患者做好生活护理。女性患者或老年男性排尿困难者术后给予导尿,以免因放置便盆,肢体用力等因素导致穿刺部位出血、血肿。夜间可用绷带束缚患者术侧下肢(绷带绑在床尾),避免因熟睡中不慎活动术侧肢体而致绷带移位。解除弹力绷带后第一天可下床活动,但不要走动太多。

②超声引导术后压迫处理:发生假性动脉瘤后应立即给予超声引导下用弹力绷带持续加压包扎卧床休息4~7h。并保持绷带松紧度适中,以能扪及远端动脉搏动为标准。同时密切观察假性动脉瘤的大小(可用龙胆紫标识)、硬度、局部皮肤及颜色变化、有无搏动感、有无血管杂音等,以及观察患肢足背或胫后动脉搏动情况,患肢皮肤的色、温、觉的变化及测量两大腿的周径,并协助患者复查超声多普勒,观察治疗效果。

避免腹压增加

①术前充分控制上呼吸道感染:因剧烈或频繁的咳嗽可造成腹压上升,可能造成穿刺部位出血或加压包扎移位。若患者有慢支病史,一定注意充分止咳,且咳嗽时应用手按住沙袋或加压包扎部位。

②保持大便通畅:患者可因大便干燥,排便用力而导致腹压增高出现股动脉假性动脉瘤。对于便秘患者术前服用通便药物,加压包扎及拆除加压包扎后的便秘者应灌肠,以免患者用力导致腹压升高。

治疗

1.一旦发生股动脉假性动脉瘤后,可采用弹力绷带加压包扎修复或超声指导下压迫修复。在超声探头指引下压迫假腔与股动脉相通处,使血流及频谱信号消失,一般压迫10min后轻轻松开并观察,若动脉瘤破口处血流或频谱信号仍然存在,再次压迫至破口闭合,然后用弹力绷带持续加压并卧床休息4h以上。~d后超声复查,血管腔及血流频谱信号消失为有效。失败的患者可用选择超声指导下局部注射凝血酶,通常瘤体直径.5cm或瘤体体积6cm的股动脉假性动脉瘤可形成自发性血栓。

.压迫无效需行外科手术修补。

.患者取平卧位,腹股沟处皮肤常规消毒、%利多卡因局麻。以普通5ml注射器抽取5ml生理盐水稀释凝血酶粉针剂配成凝血酶溶液(U/ml),选择避开假性动脉瘤颈部及邻近血管的最佳进针路径,在超声引导下用超声介入穿刺针进行瘤体穿刺。超声确定针尖在瘤腔中心后,在超声观察下缓慢向瘤腔内注射凝血酶,剂量根据瘤腔大小及超声显像结果,栓塞满意后拔出穿刺针,必要时再徒手压迫瘤体部位~分钟。上述操作完成后平卧休息10分钟后,彩色多普勒超声复查,观察瘤腔内血栓状况,周围血管是否通畅,若无异常,可返回病房,无须加压包扎,术后患者静卧~6小时。凝血酶栓塞治疗成功的判定标准:假性动脉瘤瘤腔内出现不均质类实性回声;假性动脉瘤瘤腔内彩色多普勒血流消失;载瘤动脉与瘤腔之间瘤道内彩色血流消失。









































太原治疗白癜风最好的专科医院
陕西最好的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ybzww.com/zysx/2089.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