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号《教学病例》--刘志勤赵昊天整理总结
2.12.25讨论于李神经会诊中心群
1病历摘要患者男性,38岁,山西人,建筑工人,以“反应迟钝,记忆力减退15天”代诉入院,入院前15天,患者自诉无明显诱因出现乏力,易疲劳,思睡,困倦等症状,自认为“中暑”,自服“藿香正气口服液”,上述症状未见明显好转,后出现头晕,头部沉重感,家人及朋友发现其反应迟钝,近事记忆力下降明显,表现为工作能力减退,不能完成之前胜任的工作,言语减少,问话回答偶不切题,生活自理能力下降,穿衣困难,不能完成复杂的连贯动作,不会使用电视遥控器、手机等;打牌时频繁出错牌(平素为高手);病史中无躁动,幻觉等精神症状,无发热,呕吐,腹泻等;未诉肢体麻木,无力,行走不稳等;不伴抽搐,肢体震颤等症状;医院行头颅CT未见异常,为求诊治来我院,门诊以“急性认知障碍待查”收入院;个人史:出生并长期居于于当地,无疫区生活居留史,无烟酒等不良嗜好,无冶游史;无肝炎,结核等传染病史;家族史无特殊阳性;入院查体;内科查体阴性;专科查体;高级神经功能检查:理解力可,定向力下降,记忆力减退,计算力下降(-7=?);语言应答切题,无命名,复述障碍;MMSE(13/30,初中文化)MoCA:执行功能评分下降明显;颅神经(-)运动系统:四肢肌力,肌张力,肌容积正常,共济运动正常,Romberg征(-)感觉系统:深浅感觉检查正常反射:双侧肱二头肌,肱三头肌腱反射及桡骨膜反射,双侧膝腱反射,跟腱反射正常对称,腹壁反射,提睾反射正常引出,病例征双侧均(-)脑膜刺激征(-)
综合各位老师分析的病例特点
中年男性,急性起病,主要表现为智能下降,查体记忆力、计算力、定向力全面下降,考虑为快速进展性痴呆(RPD)
定位诊断:痴呆的定位通常分为皮质性痴呆,皮质下痴呆和边缘性痴呆。鉴别参考下表
该患者表现为全面的认知功能障碍,没有明显局灶性神经系统损害的体征,同时存在部分皮质(计算力减退,失用)及皮质下特点(反应迟钝,近记忆减退,各种能力下降),考虑为混合性痴呆;其中记忆减退(主要定位于边缘系统),计算力减退(定位于优势半球顶叶),失用(患者有观念性失用,不能完成复杂连贯动作,定位于双侧半球;穿衣失用,定位于非优势半球顶叶;肢体运动性失用,不能完成精细熟练动作,定位于双侧或对侧皮质运动区),以及执行功能障碍(不能综合运用知识和信息,定位于额叶-皮质下环路);因此推测该患者存在弥漫性脑损害
定性诊断:RPD的常见鉴别诊断MIDNIGHTSM代谢性:VB1或VB12缺乏,糙皮病,系统性疾病(肝、肾、肺衰竭,持续性低血糖等)I免疫性: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自身免疫性脑炎,多发性硬化,系统性红斑狼疮,副肿瘤综合征等D变性病:暂不考虑N肿瘤: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胶质瘤病,转移瘤等I感染:脑炎,寄生虫,神经梅毒,HIV脑病,CJD,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进行性多灶性白质脑病等G内分泌:甲状腺功能减退,桥本脑病等H遗传性:暂不考虑T中毒:酒精,CO,海洛因,重金属,有机磷,有机溶剂,药物(如镇静剂,抗癫痫药,抗精神药)等S血管性:关键部位梗死或出血,慢性硬膜下血肿,淀粉样血管病,CADASIL等其他还包括正常压力性脑积水,抑郁或其他精神疾病所致痴呆等。根据一般发病率情况(感染>代谢>免疫>血管>肿瘤>中毒)并结合病史及辅助检查逐步排除
2辅助检查血常规,生化均正常;肌酶谱正常;血清B12,叶酸浓度正常;甲功七项正常;
血清免疫球蛋白系列正常;输血前四项正常;自身免疫抗体,肿瘤系列阴性脑脊液:常规RBC0X/L,WBC0X/L,白细胞分类:小淋巴细胞12个,单核细胞3个,未见病理性细胞;生化:氯.0(-)mmol/L,Glu3.48(2.5-4.5)mmol/L,微量蛋白(-)mg/L脑脊液病毒抗体系列(-);弓形虫抗体(-);脑电图:轻度异常脑电图,各区以慢波活动背景为主。患者辅助检查基本排除了常见颅内感染,内分泌及代谢病,自身免疫病,大部分肿瘤;患者没有麻疹病史,没有免疫抑制或低下,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和进行性多灶性白质脑病排除;患者年轻,无波动性加重,没有动脉硬化危险因素,血管性痴呆待排但可能性小;没有外伤史及高颅压表现,硬膜下血肿可能性小;抑郁和精神疾病没有病史,且需要排除器质性疾病之后才考虑。结合患者存在弥漫性脑损伤,剩下的需要考虑CJD,正压脑积水,淋巴瘤,中毒等可能CJD的核心症状是进行性痴呆,肌阵挛,视力障碍,锥体外系症状,小脑性共济失调,晚期发展为无动性缄默,脑电图可有周期性三相波,MRI可出现双侧尾状核、壳核异常信号和皮层花边征;CJD患者多隐匿起病,但出现记忆障碍后患者病情可以迅速进展。该患者仅有智能下降表现,脑电图也不特异。正常压力性脑积水核心症状是痴呆,步态障碍和尿失禁,伴有脑室扩大但压力正常;常继发于蛛网膜下腔出血或脑膜炎;虽有部分患者为特发性,但特发性患者通常60岁以后发病,有时可有波动性加重或缓解;该患者不典型。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表现取决于受累部位,尤其中线部位受累时可表现为智能下降;但患者无高颅压表现,需进一步影像学检查排除。慢性中毒性脑病可以表现为痴呆,性格改变,精神异常,帕金森综合征,癫痫发作及共济失调等,需要继续追问病史以及进一步影像学检查。
3影像学该患者MRI显示双侧对称的广泛皮层下白质及小脑齿状核长T1,长T2信号,DWI高信号,首先考虑遗传代谢病及中毒;MRS显示Cho增高,可见于肿瘤,脱髓鞘,炎症,慢性缺氧等情况;综合考虑中毒性脑病可能性大诊断及治疗经过
追问病史,患者近3月从事管道安装工作,工作环境中所用粘胶剂为有机刺激性挥发物,工作中未做常规防护;参考文献报道影像学及临床表现,怀疑为1,2-二氯乙烷中毒,请职业病中毒科会诊后同意诊断意见,但血中二氯乙烷浓度无法测定,给予脱水,激素冲击治疗,后持续高压氧治疗20周,患者病程中有加重过程,经过治疗,于8周后逐渐恢复。
发病2周后复查头颅影像学如下:
1年后复查完全正常,现患者正常工作生活,未遗留明显后遗症状。
讨论
二氯乙烷是常用的有机溶剂,大量接触时可引起中毒性脑病。研究发现,二氯乙烷急性中毒的中枢神经系统的病变表现为脑水肿、出血和坏死,但是以水肿最明显,在脑水肿中神经纤维病变较早出现,且较严重,而神经元也有一定改变,但不如神经纤维病变严重;也有报道部分患者亚急性或慢性起病,脑水肿较轻,以脱髓鞘病变为主,早期可伴不同程度的血管源性或细胞毒性水肿,可能有免疫因素参与。
临床表现:
结合既往报道的病例,其临床特点可分为急性中毒,亚急性中毒,迟发性脑病,慢性中毒。急性中毒多表现为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视物模糊等高颅压症状,严重时出现烦躁,意识障碍,癫痫发作,甚至脑疝死亡;与急性中毒相比,亚急性中毒通常症状较轻且不典型,可表现为精神异常,痴呆,锥体外系症状,共济失调等;迟发性脑病有报道可在脱离毒物后3-6月出现,表现与亚急性中毒相似。慢性中毒可以在接触5-10年后出现,其严重程度与接触剂量和时间相关,表现为情绪、睡眠障碍,记忆、注意力减退等,发展至人格改变、痴呆及精细运动能力下降预示着不可逆损害。
影像学表现:
早期CT可无异常,也可表现为脑实质肿胀,双侧半球对称的密度减低;MRI表现为广泛的双侧对称的皮质下白质区长T1,长T2信号,DWI高信号,可累及内囊,豆状核,丘脑,齿状核等,严重者脑实质肿胀,脑沟变浅,灰白质界限不清。
诊断:
年WHO和年北卡罗来纳州会议曾有有机溶剂中毒性脑病的诊断标准:
1.发病前有确切接触史;
2.临床症状在接触后出现,可有一定潜伏期,症状和体征与接触时间和剂量相关;
3.客观神经心理学评估发现认知功能受损;
4.影像学有白质病变或脑萎缩等脑损害表现;
5.排除其他可引起神经心理和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的疾病,如情绪障碍,精神障碍,药物中毒等。
治疗原则:
目前二氯乙烷没有解毒剂,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
1.脱离毒物环境;
2.给予营养支持,保持生命体征稳定,保护重要脏器功能;
3.积极治疗脑水肿,降低颅内压;
4.足量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抑制免疫反应;
5.B族维生素,脑保护,清除自由基,高压氧等辅助治疗;
6.预防感染等并发症;
7.早期康复。
预后:
重型急性起病者预后较差,死亡率高,即使抢救后存活也通常会留有后遗症;轻型患者一般预后较好,其神经系统病变可逆,在积极治疗后可基本恢复。
感谢刘志勤老师提供精彩病例!
有磁共振特色表现的甲苯中毒性白质脑病个案报告
(文章来源: 作者曾凡杨恒周华东王艳江(音译)
FanZeng,HengYang,Hua?DongZhou,Yan?JiangWang
重庆医院及野战外科研究所;
神经病学及临床神经科学中心
Toluene?inducedleukoencephalopathywith
characteristicmagneticresonanceimaging
findings
翻译:桑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