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点与提醒硬膜下血肿的诊断要点与

硬膜下血肿

硬膜下血肿(subduralhematoma,SDH)

硬膜下血肿(SDH)位于硬脑膜与软脑膜之间,为脑表面动、静脉或桥静脉撕裂所致,占颅内血肿50%?60%,分为急性、亚急性与慢性3类。临床表现包括头痛、呕吐及神经功能障碍等,可形似脑肿瘤。

1.颅骨内板下范围较大、新月形或带状高密度影(图1A),可超出1块颅骨范围。

2.常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SAH)。

3.亚急性期与慢性期可见包膜强化及脑表面血管内移。

1.可由硬膜下积液进展所致(图1B、C)。

2.颅顶等处者需多方位观察(图1D)。

3.急性期也因贫血、混入脑脊液而密度较低。

4.由于血肿较薄,窄窗观察易漏诊。

5.等密度SDH需根据同侧灰白质界面内移、脑沟变浅或闭塞等间接征象识别(图2-40E)。

6.亚急性期SDH由于渗透压增大、血肿体积膨大,呈梭形或双凸形,需与硬膜外血肿鉴别(表1)。

7.疑难病例应行MR检查。

图1硬膜下血肿(SDH)

A.男,56岁。SDH。左额颞顶区内板下新月形高密度影(2个白箭),左额颞区脑沟密度增高(SAH)。B、C.女,48岁。硬膜下积液进展为SDH。B.外伤后CT示右额颞区内板下新月形水样密度影(白箭);C.40d后呈稍高密度(白箭)。D.男,63岁。左额顶区及小脑幕上方SDH(2个白箭)合并SAH。E.男,59岁。幕上右侧等密度SDH。2个黑箭头示颅骨内板下边界不清的等密度影,白箭示灰白质界面内移及变形,中线结构左移,右侧侧脑室明显受压

表1硬膜下与硬膜外血肿的CT鉴别要点

项目

硬膜下血肿(SDH)

硬膜外血肿(EDH)

脑外伤中出现率

10%?20%

1%?4%

临床特点

无中间清醒期

典型者有中间清醒期

发病机制

桥静脉破裂

脑膜动脉或静脉破裂

部位特点

大脑凸面多见,较弥漫;可跨越颅缝、不能跨越中线;约20%为双侧性

颞顶区多见,较局限;不能越过颅缝,可跨越中线;仅5%为双侧性

CT特点

新月形或条状;急性者60%为高密度,40%等密度或低密度;亚急性与慢性期常为等密度或低密度

双凸形,灰白质界面内移,66%为高密度,90%左右合并颅骨骨折

美编:影像三人行 欢迎转发,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影像三人行







































北京哪里白癜风
北京哪里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http://www.ybzww.com/jbfl/6528.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