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压监测术一

颅内压监测

锁定

颅内压监测是颅腔内容物对颅腔壁的压力,需要将颅内压检测探测仪探头置于颅内,将探头置于额部及枕部,通过传感器将颅内压的波形传至工作站,从而完整的了解颅内压的变化情况。通过分析病人颅内压的变化,可以帮助判断患者的伤情脑水肿的情况,从而知道治疗、估计预后。

名称

颅内压监测

所属分类

脑脊液

目录

1正常值

2临床意义

3注意事项

4检查过程

5相关疾病

6相关症状

正常值

颅内压正常范围在0.69-1.77kpa(70-mmH2O)

临床意义

异常结果:颅内压高于在0.69-1.77kpa(70-mmH2O)范围,称为颅内压升高,严重影响脑循环。

需要检查人群:颅受损者,脑水肿的患者。

注意事项

不合宜人群:有创伤,感染患者。

检查前禁忌:注意保护脑,避免损伤。

检查时要求:积极配合医生。检查时间要为20分钟。

检查过程

需要将颅内压检测探测仪探头置于颅内,将探头置于额部及枕部,通过传感器将颅内压的波形传至工作站,从而完整的了解颅内压的变化情况。通过分析病人颅内压的变化,可以帮助判断患者的伤情、脑水肿的情况,从而知道治疗、估计预后。

相关疾病

小儿硬脑膜外血肿,小儿脑水肿与颅内高压综合征,脑出血,硬脑膜外血肿,硬脑膜脓肿,硬脊膜脓肿,颅内静脉窦闭塞性颅高压,脑干损伤,颅内高压综合征,老年人颅内压增高

相关症状

昏蒙沉重,头部重压感,头部紧束感,颅内压增高,颅内高压,低颅压综合征,高颅压综合征

[1]

参考资料

1.class="gotopanchor"name="refIndex_1_"style="color:rgb(,,);width:15px;height:14px;overflow:hidden;display:inline-block;margin-right:4px;float:left;margin-top:3px;background:url("   假如头部外伤很轻微则除了轻微的头痛或息部出现肿胀之外并无其他的症状然而如果头部受到重击那么就可能会发生脑震荡   脑震荡之后出现的一般症状包括迷惑呕吐不能想起出事前的事情头昏视力模糊   严重的头部外伤则可能要丧失知觉超过数分钟甚至昏迷假如患儿的鼻部或耳朵流出黄色的液体或血水提示可能发生颅骨骨折应马上叫救护医院的急诊部医生会检查患儿的病情头皮的割伤需要缝合以防止持续出血假如患儿发生颅骨骨折那么就可能会安排做颅骨X光检查也可能会进行脑CT检查以判断是否需要手术如患儿的头部外伤很轻微他应该在家中静养2-3天   在最初的24小时里你应该密切观察患儿的病况假如出现嗜睡呕吐易怒迷惑言语模糊或不连贯鼻子或耳朵渗出液体或血水等医院治疗   轻微的头部外伤并不会造成长期的后退症较为严重的头部外伤可能会引起脑部的永久伤害从而造成体能或心理的障碍

病因

外伤引起头皮撕脱伤多因头皮受到强烈的牵扯所致如发辨卷入转动的机器中使头皮部分或整块自帽状腱膜下层或骨膜下撕脱损伤重出血多易发生休克

注意事项

头皮裂伤急救时可加压包扎止血尽早清创除去伤口内异物止血术中注意有无颅骨骨折及脑膜损伤之后缝合伤口对有头皮组织缺损者行皮下松解术或转移皮瓣等方法修复对伤后2~3日以上的伤口也宜清创部分缝合并加引流头皮撕脱伤急救时用无菌敷料覆盖创面加压包扎止血同时将撕脱的头皮用无菌纱布包好备用争取在12小时内清创缝合头皮整块撕脱者可行小血管吻合头皮再植或将撕脱的头皮作成全厚或中厚皮片再植小块撕脱可转移头皮大面积的头皮颅骨与脑膜缺损者可用带血管的大网膜覆盖创面待肉芽组织生长后植皮伤口感染或植皮失败者按一般感染创面处理以后可在颅骨裸露区每隔1厘米作深达板障的钻孔或将颅骨外板凿除待肉芽组织生长后植皮

处理方法

(一)脑损伤的分级

分级的目的是为了便于制订诊疗常规评价疗效和预后并对伤情进行鉴定按伤情轻重分级①轻型(I级)主要指单纯脑震荡有或无颅骨骨折昏迷在分钟以内有轻度头痛头晕等自觉症状神经系统和脑脊液检查无明显改变②中型(Ⅱ级)主要指轻度脑挫裂伤或颅内小血肿有或无颅骨骨折及蛛网膜下腔出血无脑压征昏迷在小时以内有轻度的神经系统阳性体征有轻度生命体征改变③重型(Ⅲ级)主要指广泛颅骨骨折广泛脑挫裂伤脑于损伤或颅内血肿昏迷在小时以上意识障碍逐渐加重或出现再昏迷有明显的神经系统阳性体征有明显生命体征改变按Glasgow昏迷评分法将意识障碍小时以上处于~分者定为轻度分为中度分为重度无论哪一种分级方法均必须与脑损伤的病理变化临床观察和CT检查等相联系以便动态地全面地反映伤情例如受伤初期表现为单纯脑震荡属于轻型的伤员在观察过程中可因颅内血肿而再次昏迷成为重型由CT检查发现的颅内小血肿无中线结构移位在受伤初期仅短暂昏迷或无昏迷观察期间也无病情改变属于中型早期属于轻中型的伤员小时以内的CT检查无颅内血肿其后复查时发现血肿并有中线结构明显移位此时尽管意识尚清楚已属重型

(二)急诊处理要求

轻型(I级)()留急诊室观察小时()观察意识瞳孔生命体征及神经系体征变化()颅骨X线摄片必要时作头颅CT检查()对症处理()向家属交待有迟发性颅内血肿可能

中型(II级)()意识清楚者留急诊室或住院观察小时有意识障碍者须住院()观察意识瞳孔生命体征及神经系体征变化()颅骨X线摄片头部CT检查()对症处理()有病情变化时头部CT复查作好随时手术的准备工作

重型(Ⅲ级)()须住院或在重症监护病房()观察意识瞳孔生命体征及神经系体征变化()选用头部CT监测颅内压监测或脑诱发电位监测()积极处理离热躁动癫痫等有颅内压增高表现者给予脱水等治疗维持良好的周围循环和脑灌注压()注重昏迷的护理与治疗首先保证呼吸道通畅()有手术指征者尽早手术已有脑疝时先予以%甘露醇ml及速尿mg挣脉推注立即手术

(三)昏迷病人的护理与治疗

长期昏迷多因较重的原发性脑损伤或继发性脑损伤未能及时处理所致昏迷期间如能防止各种并发症保持内外环境的稳定使机体不再受到脑缺血缺氧营养障碍或水电解质紊乱等不利因素影响则相当一部分患者可望争取较好的预后

1.呼吸道保证呼吸道通畅防止气体交换不足是首要的在现场急救和运送过程中须注意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呕吐时将头转向一侧以免误吸深昏迷者须抬起下颌或将咽通气管放入口咽腔以免舌根后坠阻碍呼吸估计在短时间内不能清醒者宜尽早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呼吸减弱潮气量不足者应及早用呼吸机辅助呼吸依靠血气分析监测调整和维持正常呼吸生理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吸入空气的湿度和温度注意消毒隔离与无菌操作以及定期作呼吸道分泌物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等措施是防治呼吸道感染的关键

2.头位与体位头部升高·有利于脑部静脉回流对脑水肿的治疗有帮助为预防褥疮必须坚持采用定时翻身等方法不断变更身体与床褥接触的部位以免骨突出部位的皮肤持续受压缺血

3.营养营养障碍将降低机体的免疫力和修复功能使易于发生或加剧并发症早期采用肠道外营养如静脉输入%脂肪乳剂%氨基酸%葡萄糖与胰岛素以及电解质维生素等以维护需要待肠蠕动恢复后即可采用肠道内营养逐步代替静脉途径通过鼻胃管或鼻肠管给予每日所需营养超过个月以上的肠道内营养可考虑行胃造痿术以避免鼻咽食管的炎症和糜烂肠道内营养除可应用牛奶蛋黄糖等混合膳配制成kl/ral(kcal/m)井另加各种维生裹和微量元衰以外也可用商品制剂通常以酪蛋白植物油麦芽糖糊精为基质含各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配制成kJ/ml总热量和蛋白质成人每日约kj(kcal)和g氮的供应即可有高热感染肌张力增高或癫痫时须酌情增加定时测量体重和肌丰满度监测氮平衡血浆自蛋白血糖电解质等生化指标以及淋巴细胞计数等免疫学测试以便及时调整热量和各种营养成分的供应

4.尿潴留长期留量导尿管是引起泌尿系感染的主要原因尽可能采用非导尿方法如在膀眈尚未过分膨胀时用热敷按摩来促使排尿必须导尿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选择优质硅胶带囊导尿管并尽早拔除导尿管留置时间不宜超过天经常检查尿常规尿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需要长期导尿者可考虑行耻骨上膀胱造瘘术以减轻泌尿系感染

5.促苏醒关键在于早期的防治脑水肿和及时解除颅内压增高并避免缺氧高热癫痫感染等不良因素对脑组织的进一步危害病情稳定后如仍未清醒可选用胞二磷胆碱乙醚谷酰胺氯脂醒克脑迷以及能量合剂等药物或高压氧仓治疗对一部分伤员的苏醒可有帮助

对症治疗与并发症处理

高热常见原因为脑干或下丘脑损伤以及呼吸道泌尿系或颅内感染等高热造成脑组织相对性缺氧加重脑的损害故须采取积极降温措施常用物理降温法有冰帽或头颈腋腹股沟等处放置冰袋或敷冰水毛巾等如体温过高物理降温无效或引起寒战时需采用冬眠疗法常用氯丙嚎及异丙嗪各或mg肌注或静脉慢注用药分钟后开始物理降温保持直肠温度℃左右依照有无寒战及病人对药物的耐受性可每小时重复用药一般维持~天冬眠药物可降低血管张力并使咳嗽反射减弱故须注意掌握好剂量以维持血压为保证吁吸遭通畅及吸痰常需行气管切开

1躁动观察期间的伤员突然变得躁动不安常为意识恶化的预兆提示有颅内血肿或脑水肿可能意识模糊的病人出现躁动可能为疼痛颅内压增高尿潴留体位或环境不适等原因引起须先寻找其原因作相应的处理然后才考虑给予镇静剂

2蛛网膜下腔出血为脑裂伤所致有头痛发热及颈强直等表现可给予解热镇痛药作为对症治疗伤后天当伤情趋于稳定后为解除头痛可每日或隔日作腰椎穿刺放出适量血性脑脊液直至脑脊液清亮为止受伤早期当颅内血肿不能排除或颅内压明显增高脑庙不能排除时禁忌作腰椎穿刺以免促使脑疝形成或加重脑疝

3外伤性癫痫任何部位脑损伤可发生癫痫但以大脑皮层运动区额叶顶叶皮层区受损发生率最高早期(伤后个月以内)癫痫发作的原因常是颅骨凹陷性骨折蛛网膜下腔出血颅内血肿和脑挫裂伤等晚期癫痫(伤后个月以上)发作主要由脑瘢痕脑萎缩脑内囊肿蛛网膜炎感染及异物等引起苯妥英钠每次每日三次用于预防发作癫痫发作时用地西泮(安定)~mg静脉缓慢注射如未能制止抽搐须再重复注射直至制止抽搐然后将安定加入%葡萄糖溶液内静脉滴注每日用量不超过mg连续日癫痫完全控制后应继续服药年必须逐渐减量后才能停药突然中断服药常是癫痫发作的诱因脑电图尚有棘波棘慢波或阵发性慢波存在时不应减量或停药

4消化道出血为下丘脑或脑干损伤引起应澈性溃疡昕致大量使用皮质激素也可诱发除了输血补充血容量停用激素外应用质子泵抑制剂奥美拉唑(洛赛克mg静脉注射每~小时次直至出血停止然后用H受体拮抗剂雷尼替丁g或西眯替丁(甲氰眯呱)g静脉滴注每日次连续-天

5尿崩为下丘脑受损所致尿量每日ml尿比重

颅内肿瘤

该版本已锁定

摘要

颅内肿瘤

颅内肿瘤亦称脑肿瘤,其病因至今不明,肿瘤发生自脑、脑膜、脑垂体、颅神经、脑血管和胚胎残余组织者,称为原发性颅内肿瘤。由身体其它脏器组织的恶性肿瘤转移至颅内者,称为继发性颅内肿瘤。[1]

中文名:颅内肿瘤

外文名:Intracranialtumors

所属行业:医疗

最新治疗方法:特异性抗肿瘤免疫疗法

医院:北京武警三院肿瘤免疫治疗中心

权威医生:周亚男

目录

1疾病名称

2疾病病理

3临床表现

4鉴别诊断

5治疗原则

6康复护理

疾病名称

颅内肿瘤颅内肿瘤(intracranialtumors)即各种脑肿瘤,是神经系统中常见的疾病之一,对人类神经系统的功能有很大的危害。一般分为原发和继发两大类。原发性颅内肿瘤可发生于脑组织、脑膜、颅神经、垂体、血管残余胚胎组织等。继发性肿瘤指身体其它部位的恶性肿瘤转移或侵入颅内形成的转移瘤。

近年来,颅内肿瘤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据统计,颅内肿瘤约占全身肿瘤的2%,占儿童肿瘤的70%,而其它恶性肿瘤最终会有20-30%转入颅内,由于其膨胀的浸润性生长,在颅内一旦占据一定空间时,不论其性质是良性还是恶性,都势必使颅内压升高,压迫脑组织,导致中枢神经损害,危及患者生命。

颅内肿瘤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20-50岁为最多见。少儿以颅后窝及中线肿瘤较多见,主要为髓母细胞瘤,颅咽管瘤及室管膜瘤。成人以大脑半球胶质瘤为最多见,如星形细胞瘤、胶质母细胞瘤、室管膜瘤等其次为脑膜瘤、垂体瘤及颅咽管瘤、神经纤维瘤、海绵状血管瘤、胆质瘤等。原发性颅内肿瘤发生率无明显性别差异,男稍多于女。

疾病病理

(1)分布部位

颅内肿瘤发生于大脑半球的机会最多,其后依次为蝶鞍区、小脑(包括小脑蚓部)、桥小脑角、脑室内、脑干。位于小脑幕以上的肿瘤如颅前窝、颅中窝、大脑半球、鞍区、侧脑室及第三脑室内的肿瘤总称为幕上肿瘤。位于小脑幕以下的肿瘤如小脑半球、小脑蚓部、第四脑室内、桥小脑角、桥延脑等处的肿瘤总称为幕下肿瘤。成人及1岁以下婴儿的颅内肿瘤以幕上瘤居多数,1~12岁儿童的颅内肿瘤以幕下者居多。但不同的肿瘤各有它的好发部位。

(2)生长特点

1)扩张型:肿瘤生长活跃,瘤细胞容易集在一起,形成块状。如空间狭窄亦可呈灌注状生长。

2)浸润型:瘤细胞活动性大,并能产生组织毒素或溶解性物质,使周围组织失去抵抗入侵的能力。肿瘤没有边界,与正常组织混杂一起,常循神经纤维延伸浸润。

3)弥漫或多灶型:瘤细胞或同时或先后从多处长出,形成彼此不相联系的独立病灶。

(3)扩散途径

有两种转移形式:

①种植性转移。脱落的瘤细胞被脑脊液带至远处或沉积于脑室外壁或脑池内,以后发展为转移灶。室管膜母细胞瘤、髓母细胞瘤、颅内胚生殖细胞瘤、脉络丛乳突状瘤等常可发生这样的转移。

②颅外转移。很少见,主要原因是因为颅内缺乏向颅外转移的淋巴道。但随着颅内肿瘤手术机会的增加,瘤细胞与颅外的淋巴管道接触的机会增多,颅外转移的病例日益增多。除手术是颅外转移的重要条件外,浸润性肿瘤如穿越硬脑膜而侵入颅外软组织时亦可发生自发的颅外远处转移。较多见的有胶质瘤、脑膜瘤、颅内原发肉瘤等。全身各处都可发生转移灶,但最多见的为肺及胸膜(占33%),后依次为颈及纵隔淋巴结(22%)、肝(14%)、脊柱及骨髂系统(9%)、肾(6%),其他较少见的转移部位有心脏、卵巢、子宫、膀胱、腮腺、甲状腺、胸腺、肾上腺、胃、结肠、头皮、腹膜等。肿瘤的级别与转移的发生没有明显的相关性,这可能与恶性程度较高的肿瘤病例生存期较短有关。

免疫生物学及生物化学

(1)免疫生物学

瘤细胞膜上的多种特殊变化都具有抗原性,能引起脑内网状内皮细胞产生抗体。采用免疫生物学技术已能对颅内肿瘤的各种抗原抗体进行检测,以提高临床诊断与治疗的效果。常用的检测方法有:

1)免疫荧光素染色法:能对厚度为5~6μm的肿瘤冰冻切片内的抗原清楚显示并提示它的浓度、分布等。其不足之处为:①组织块必须在冷冻的条件下保存良好;②染色后细胞的结构显示不够清楚,使形态学的描述有困难;③荧光的显示时间短,需要用照相来作记录。

2)免疫酶标技术:此法灵敏度高、可靠、简便,并可重复,为目前神经病理学中应用最广泛的组织化学检测技术。

3)抗胶原纤维酸性蛋白血清(anti-CFAPs)试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是各种星形胶质细胞,不管是正常的还是病理的,最具特殊性的中间纤维蛋白质。凡GFAP试验呈阳性的即可确认它是来源于星形胶质细胞。

4)S-蛋白测定:S-蛋白具有多种蛋白质的抗原特性。用抗S-蛋白血清来检测神经上皮源性肿瘤的特殊标记物未能取得满意的效果,但检测到S-蛋白对区别神经源性肿瘤与未分化的神经鞘瘤及神经轴以外的恶性梭形细胞瘤,仍有相当价值。

5)髓磷脂碱性蛋白(MBP)检测:MBP是一种特殊的膜蛋白质,位于膜的胞浆一侧,是由少枝胶质细胞产生并维持的。用PAP技术检测MBP以确认及核实少枝胶质瘤的工作正在试验中。

6)神经丝蛋白(NFP)检测:NFP有3种,分别命名为68KdNFs、KdNFs及KdNFs。用它们的单克隆抗体可检测周围神经原肿瘤,包括神经母细胞瘤、神经节瘤及嗜铬细胞瘤。

7)神经元特异烯醇化酶(NSE)检测:NSE又称14-3-2蛋白,是神经原胞浆内的一种酶蛋白,能加强糖酵解的过程。其抗体血清对标记胚胎期的神经原及鉴别周围神经的神经母细胞瘤、黑素瘤及神经内分泌肿瘤有一定价值,但由于NSE在其他肿瘤中也有,故用以诊断中枢神经上皮源性肿瘤已不可能。

8)甲胎蛋白(AFP):AFP由肝的间质细胞、卵黄囊及人胚胎的消化道内合成。人血清正常值<50μg/L。在肝癌、胚胎癌(如绒癌)中大量增高。在胰、胃、结肠、肺癌中亦可增高。

9)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测定:HCG通常见于孕妇中,如果非妊娠妇女或男子血清HCG增高,同时肿瘤免疫化学反应呈阳性,提示有颅内绒癌或混合性生殖细胞瘤的可能。

10)因子Ⅷ抗原检测:因子Ⅷ是一种血浆糖蛋白,由血管内膜细胞及巨核细胞合成。应用此抗原的免疫组化技术诊断颅内血管性肿瘤及肉瘤是有可能的。

(2)生物化学

在颅内肿瘤中常见的生化改变有:

①瘤组织内DNA含量增加,增量可达2~8倍。用流式细胞仪可测定并描绘出DNA含量的直方图。

②由于颅内肿瘤的氧化代谢较低,故脑内的细胞色素氧化酶的含量减少。其他与能量代谢有关的化合物如磷肌酸、三磷酸腺苷、单磷酸腺苷等亦均减少。

③溶菌体酶活力增加,但这一变化在胶质增生与胶质瘤中都可出现,是非特异性的。

④β-葡萄糖醛酸酶的活力增高,表示肿瘤为恶性的可能性大,因在正常脑组织中此酶多以结合形式存在,而在恶性胶质瘤中才有游离状态。凡有细胞分裂、死亡、组织坏死等情况时都可有此变化。

⑤磷酸二脂酶活力增高,见于中胚层脑肿瘤中。

⑥脂类包括糖脂、磷脂、胆固醇等在胶质细胞瘤中都可减少。

⑦脑脊液中24-脱氢胆固醇(desmosterol,DS)的浓度超过μg/L具有诊断胶质母细胞瘤及少枝胶质瘤的意义。因DS是胆固醇的前身,如给病人连续口Triparanol5d以抑制胆固醇的合成,然后作腰穿测定DS量即可诊断,正确率约75%。

⑧脑脊液中谷草转胺酶(GOT)、乳酸脱氢酶(LDH)在恶性胶质瘤及转移癌中,均有所增高。

⑨尿中儿茶酚氨的代谢产物如高香草酸(HVA)、香草扁桃酸(VNA)的量能反映血中儿茶酚氨量,对诊断神经母细胞瘤、神经节瘤有帮助,唯一的鉴别情况是嗜铬细胞瘤。

临床表现

男性患者多于女性,男女之比为1.2~1.5:1。颅内肿瘤的起病有多种形式,一般以缓慢进行性神经功能障碍的形式为主,如视力的进行性障碍、各种感觉运动的障碍等。但亦可表现为突发的抽搐或进行性的颅内压增高症状。较少见的为卒中样发作,多半是由于肿瘤的突然出血、坏死或囊性变所造成。

颅内肿瘤的主要表现有两大类:

(1)颅内压增高的症状

颅内肿瘤-头痛有逐渐加剧的间歇性头痛,以清晨从睡眠中醒来及晚间出现较多。部位多数在两颞,可涉及枕后及眼眶部。咳嗽、使力、喷嚏、俯身、低头等活动时头痛加重。头痛剧烈时可伴有呕吐,常呈喷射性,严重者不能进食,食后即吐,可因此影响病人的营养状况。视乳头水肿为颅内压增高的客观体征,如存在则有较大诊断价值。除此以外,颅内压增高还可引起两眼外展神经麻痹、复视、视力减退、黑蒙、头晕、猝倒、意识障碍等。

(2)局灶症状

取决于肿瘤所在的部位,可出现各种各样的症状及综合征,这里只能将各部位脑肿瘤所产生的较常见的临床表现作一简单的介绍。中央区肿瘤:包括额叶的中央前回及顶叶的中央后回及其相邻部位。有对侧的中枢性面瘫、单瘫或偏瘫及偏感觉障碍。优势侧半球受累可出现运动性失语。如有癫痫发作,以全身性发作较多,发作后抽搐肢体可有短暂瘫痪,称为Todd麻痹。

额叶肿瘤:主要表现为精神症状,如淡漠、不关心周围事务、情绪欣快、无主动性。记忆力、注意力、理解力和判断力衰退,智力减退,不注意自身整洁,大小便常不自知。典型病例有强握反射及摸索动作。癫痫发作亦以全身性为多见。优势半球有运动性失语及失写。额底部病变可引起嗅觉丧失及视力减退。

顶叶肿瘤:感觉障碍为主,以定位感觉及辨别感觉障碍为特征。病人用手摸不能辨别物体的形态、大小、重量、质地。肢体的位置感觉亦减退或消失,因而可能有感觉性共济失调征。优势侧病变可有计算不能、失读、失写,自体失认及方向位置等的定向能力丧失。病人因而时常迷路。癫痫发作时常以感觉症状为先兆。肿瘤累及顶叶旁中央小叶时,可有双侧下肢痉挛性瘫及尿潴留。

颞叶肿瘤:可有对侧同向性象限盲或偏盲。优势侧病变有感觉性失语,癫痫发作以精神运动性发作为特征。有幻嗅、幻听、幻想、似曾相识感及梦境状态等先兆。

枕叶肿瘤:亦有幻视,常以简单的形象、闪光或颜色为主。有对侧同向性偏盲,但中心视野常保留。优势侧病变可有视觉失认、失读及视力变大或变小等症。

岛叶肿瘤:主要表现为内脏反应,如打呃、恶心、腹部不适、流涎、胸闷、“气往上冲”及血管运动性反应等。

胼胝体肿瘤:以进行性痴呆为特征。胼胝体中部的肿瘤因侵犯两侧运动感觉皮质而有双侧运动感觉障碍,下肢重于上肢。胼胝体后部的肿瘤可因压迫四叠体而引起与松果体区相似的症状,有双侧瞳孔不等、光反应及调节反应消失、两眼同向上视不能等,称之为Parinaud综合征。由于脑导水管容易被,脑积水及颅内压增高症状亦较易出现。

第三脑室肿瘤:主要表现为间歇性颅内压增高的症状,与头部的某种位置有密切的关系。当头部处于这一位置时,可突然发病,有剧烈头痛、呕吐、意识障碍甚至昏迷,伴有面潮红、出汗等植物神经症状,有时可导致呼吸聚停而死亡。也可表现为两下肢突然失去肌张力而跌倒,但意识保持清醒。改变头部位置可使症状缓解。肿瘤侵及第三脑室底时可有嗜睡、尿崩、肥胖、生殖功能减退等。部分病人有早熟现象。

第四脑室肿瘤:症状较不明显,早期呕吐症较突出。阻塞第四脑室出口时可引起脑积水表现。

侧脑室肿瘤:症状隐袭,以ICP增高症状为主。病人意识淡漠、嗜睡、记忆衰退,甚至出现痴呆。情绪易激动,有精神症状,以迫害观念、谵妄及各种幻觉杂有内分泌方面的症状。女性有月经失调、多尿、肥胖等,男性则以性欲减退为主。涉及丘脑腹外侧部时可有主观感觉障碍、轻偏瘫等。涉及丘脑内侧部时有智力下降。晚期有ICP增高症状。部分病人有震颤、手足徐动及舞动症。但典型的丘脑性自发疼痛甚为罕见。

底节肿瘤:主要症状为主观上的感觉障碍,早期可有轻偏瘫、肌张力增高、震颤、舞动、手足徐动等。共济失调及眼球震颤亦常见。癫痫的发生见于20%的病例,以失神经性小发作为常见。精神症状有痴呆、记忆力减退等,约见于25%的病例。

脑干肿瘤:特点是出现交叉性麻痹,即病侧的颅神经麻痹和对侧的偏瘫。①中脑肿瘤如位于底部,有对侧的痉挛性偏瘫及偏感觉障碍,病侧的动眼神经麻痹(Weber综合征)。中脑顶盖部的肿瘤可引起粗大的震颤动作、舞蹈动作及Magnus位置性反射(当将头部转向一侧,该侧的上肢屈曲,下肢伸直;如将头部转向对侧,则对侧的肢体出现上述姿势)。肿瘤位于中脑四叠体时可引起Parinaud综合征。②桥脑肿瘤产生病侧的周围性面瘫及外展神经麻痹、复视、对侧偏瘫等。如肿瘤涉及三叉中脑束,可有病例面部感觉减退、角膜反射迟钝或消失、咀嚼无力等。如肿瘤偏于外侧,可有自发的水平或垂直性眼震。晚期可有双侧共济失调征。③延脑肿瘤以呕吐及呃逆为突出症状。病例有Ⅸ、Ⅹ、Ⅺ、Ⅻ颅神经麻痹症状,表现为咽喉反射消失、吞咽有呛咳、软腭麻痹、悬雍垂偏向对侧、喉音嘶哑,病列舌肌萎缩伴随有舌肌纤维颤动,对侧偏瘫。

小脑半球肿瘤:有患侧肢体协调动作障碍,语音不清,眼球震颤,肢体肌张力明显减少,腱反射迟钝,行走时步态蹒跚,易向患侧倾倒等。

小脑蚓部肿瘤:有步态不稳(鸭步),逐渐发展至行走不能。站立时向后倾倒。肢体的协调动作障碍常不明显。如引起第四脑室阻塞,则出现颅内压增高及脑积水症状。

桥小脑角肿瘤:有眩晕、患侧耳鸣、进行性听力减退以至耳聋。患侧三叉及面神经相继部分瘫痪,眼球震颤及病侧有小脑征。晚期有Ⅸ、Ⅹ、Ⅺ等颅神经麻痹及颅内压增高症状。

鞍内及鞍上区肿瘤:早期症状是内分泌失调,女性以停经、泌乳、不育、肥胖等症状为主,男性以性功能减退、毛发脱落、皮下脂肪增多为主。肿瘤扩展至鞍上时可有双颞侧偏盲以及双眼先后失明。眼底见视神经乳头呈原发性萎缩。生长激素腺瘤有垂体功能亢进症状(巨人症或肢端肥大症),但视力的影响不如泌乳素腺瘤明显。

鞍旁及斜坡肿瘤:早期症状为外展或三叉神经的单神经麻痹,表现为复视,病侧眼球内转、面部感觉减退。稍后可出现颅内压增高及锥体束征。

鉴别诊断

有上述症状,眼底检查发现有视乳头水肿,应即考虑有颅内肿瘤可能。可选择性地作一些检查来肯定或排除颅内肿瘤的诊断。

①电检查:包括脑电图及脑电地形图描记,脑诱发电位记录。

②神经放射学检查:包括头颅X线平片、各种脑血管造影、脑造影、脑室造影等。自CT及MRI较普遍应用于临床以来,除脑血管造影外其他的造影检查已很少应用。

③放射性核素脑扫描:对大脑半球表面、血供较丰富的肿瘤如脑膜瘤、恶性胶质瘤等有较高的诊断率。但由于核素制剂药箱的供应限制及解剖定位上不够精确,限制了它在临床上的应用。

④CT扫描:各颅内肿瘤可产生不同的X线衰减度,从而在图象上出现不同密度的病灶区。密度减低区可见于脑水肿区、肿瘤囊变、软化或低密度的肿瘤;密度增高可见于肿瘤质地较密、出血、钙化等。另外脑室系统的变形、移位亦要提示肿瘤的位置。注射造影剂后可使病灶的对比度得到加强,称为增强CT,更有利于脑肿瘤的定位诊断。

⑤MRI:能显示人体组织的解剖结构图象及组织系列化方面的改变,因而比CT能提供更多有关病变的信息。近年来采用顺磁性物质(钆化合物Gd-DTPA)作静脉注射能增强图象的分辩力,对提高诊断效果有帮助。

颅内肿瘤须与下列情况进行鉴别

1)视神经乳头炎:可误认为视乳头水肿而需予以区别。视乳头炎充血比视乳头水肿明显,乳头的隆起一般不超过3个屈光度,较早就有视力障碍,可与视乳头水肿区别。

2)脑蛛网膜炎:可因颅内压增高、脑局灶性症状及视力减退而与颅内肿瘤混淆。但脑蛛网膜炎的病程长,可多年保持不变。如病程中有感染及中毒等病史则区别不难。困难病例可作成象学检查来鉴别。

3)癫痫:为颅内肿瘤的常见症状之一,故需与特发性癫痫作鉴别。后者起病较早,很少于20岁以后发病,没有颅内压增高症状及局灶性体征。脑电图中可见痫性放电。但对不典型病例应作成象检查来鉴别。

4)脑积水:小儿颅内肿瘤常引起继发性脑积水,应与小儿先天性脑积水作区别。先天性脑积水起病早,绝大多数在2岁以前,而颅内肿瘤2岁以下发病者少见。先天性脑积水病孩病程长、智力发育障碍明显,而一般营养状良好。

5)内耳性眩晕:需与桥小脑角及小脑的肿瘤相鉴别。内耳性眩晕没有其他颅神经如面神经、三叉神经等症状,颅骨X线片中内耳孔不扩大,脑脊液中蛋白质含量不增高,因而鉴别不难。

6)脑血管意外:卒中型颅内肿瘤常有突发偏瘫、失语等情况,易与脑血管意外混淆,但后者的年龄较大,有高血压史,无前驱症状。对疑难病例可作成象学检查来鉴别。

7)慢性硬脑膜下血肿:有颅内压增高症状、意识进行性障碍及偏瘫等,与颅内肿瘤症状相似。但病史中有外伤史,症状发展慢且轻。成象检查可予鉴别。

8)脑寄生虫病:有脑血吸虫病、脑囊虫病、脑肺吸虫病、脑包虫病等。病人都有抽搐与颅高压症状。病史中有与感染源接触史。大便检查、虫卵孵化、痰液检查能发现有寄生虫卵。如有皮下结节,活检有助于诊断。血清及脑脊液的补体结合试验、皮肤反应试验在囊虫及肺吸虫病例中可呈阳性结果。

9)假脑瘤:病人都有颅内压增高症状但没有局灶性症状。脑脊液检查正常,病程进展缓慢,腰穿放液后常可有明显好转。有自发病情缓解期,但可复发。各种成象检查都未能发现有肿瘤存在。

治疗原则

1.手术治疗

是颅内肿瘤最基本、最为有效的治疗方法。凡手术能达到的部位,均应在不造成重大神经功能障碍的前提下,力争做到完全切除或大部切除。颅内肿瘤手术治疗,包括肿瘤切除、内减压、外减压和捷径手术。由于显微神经外科技术的发展,目前颅内良性肿瘤,大部都可彻底切除并很好地保护神经功能。即便对恶性肿瘤,手术切除肿瘤再加其他治疗,也能获得较好结果。部分切除肿瘤缩小肿瘤体积或内外减压,脑脊液分流等姑息性手术,可暂时缓解颅内高压,争取其他治疗时机,延长患者生存时间。

2.放射治疗

各种胶质瘤、垂体腺瘤、生殖细胞瘤、脊索瘤、颅咽管瘤及部分转移癌对放射线具有不同程度的敏感性,在手术治疗后可给予放射治疗。

3.化学治疗

颅内肿瘤的化学治疗有全身给药与局部给药,全身给药包括口服或静脉注射,局部给药包括鞘内注射、动脉内插管超选择肿瘤供血动脉灌注和瘤腔内给药。理想的化疗药物应能顺利通过血脑屏障,对中枢神经无毒性,能在血液和脑脊液中维持较长时间的高浓度。

4.光动力学治疗(PDT)

用醋酸或硫酸处理过的血卟啉衍生物(HPD),不仅能通过血脑屏障,而且很容易被瘤细胞吸收。瘤细胞HPD的积贮可较正常组织细胞大5~20倍,停留在细胞内的时间可达48h。在此期间如用氩激光照射瘤床,则含有光敏物质的瘤细胞因发生光理化反应而失去活力或死亡。

5.热能治疗

肿瘤细胞对热能较正常细胞敏感。当将瘤区温度升高至42℃~43℃时,肿瘤细胞可被杀死而正常细胞可不受影响。加温可用微波或射频电流,温度控制在43℃,时间为20~30分钟。热能治疗可增强放疗的效果,与放疗合用似更合理。

康复护理

患者发作时,家属或其他人要让病人卧在软的床垫上,床的一侧靠墙,另一侧用木架保护,以免跌伤。及时解开领口,放松裤带,用竹筷或牙刷柄卷以手帕塞于病人口角内的上下齿之间;病人假牙应取出,头偏向一侧,注意使分泌物、呕吐物排出。若癫痫持续发作,医院急救。

颅内肿瘤恶性程度很高并对人的生命健康威胁极大,患者往往认为自己得了不治之症而悲观绝望,情绪低落,常常意识到死亡威胁的存在,表现出极度的恐慌,对治疗信心不足,尤其是晚期患者。对此我们应有同情心和高度的责任感,经常与患者交谈,以治疗效果好的病例来教育和鼓励其正确对待疾病,充分肯定放疗取得的效果,使他们解除顾虑,坚定信心,从而积极配合治疗。

加强营养,进食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清淡、易消化、富含粗纤维、高营养的食物,少量多餐。忌食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多吃青菜、水果,保持大便通畅。大便干燥者,按结肠行走方向按摩,刺激肠蠕动,必要时给予四磨汤口服液及缓泻剂。

(1)放疗区域剃除头发,保持清洁。(2)放疗中摆好位后,勿自行移动,避免照射误差。(3)颅内压显著增高、意识障碍、神志不清者,应禁忌放疗。保持放射野皮肤清洁、干燥、完整,勿摩擦、搔抓、曝晒、用肥皂擦洗、涂刺激性药物,防止理化刺激,保持照射野标记清晰。(5)定期复查血象,每周检查血常规1次,白血球在以下,血小板在10万以上,须停止放疗,配合药物治疗。

头痛颅内肿瘤患者常出现定位性头痛;慢性颅内压增高的患者,可有频繁呕吐而无明显头痛;急性颅内压增高的患者,头痛剧烈;如剧烈头痛伴频繁呕吐和烦躁,常是脑疝的前期症状。

呕吐患者出现呕吐,应注意区别是颅内压增高所致还是治疗所致,前者常无恶心感,为突然出现喷射状呕吐,多在剧烈头痛时发生,呕吐后头痛减轻,后者常有恶心感,为非喷射状呕吐。

瞳孔颅内压增高早期,多是双侧瞳孔缩小,然后进行性扩大,对光反射迟钝或消失;一侧瞳孔缩小或散大,对光反射迟钝或消失,对侧肢体瘫痪,去大脑僵直示脑疝形成;双侧瞳孔大小不等或忽大忽小,可能是脑疝的早期症状。

意识急性颅内压增高,患者出现嗜睡、迟钝,逐渐至昏迷;慢性颅内压增高患者,随着病情发展可出现淡漠和呆滞。

生命体征注意观察生命体征颅内压缓慢增高时,生命体征无多大变化。颅内压升高早期血压升高,脉搏徐缓,呼吸变慢,可有中枢性发热;后期呼吸浅、促、不规则,脉搏逐渐变弱,体温、血压下降。

减压区张力手术后颅内肿瘤放疗患者,应观察其减压区的张力,颅内压增高时,减压区变硬,甚至可膨出。

休息与体位的指导

(1)保持环境安静、舒适,避免噪音,尽量减少探视人员,工作人员做到“四轻”,定时通风换气,定时空气消毒,严禁患者及家属在病房内大声说话、吸烟。如患儿年龄小,生活上需要父母照顾,担心与父母分开,医院的陌生环境产生恐惧心理。允许父母陪护。

(2)尽量不外出,如外出时需有人在旁陪伴,地面勿过湿,防跌倒、摔伤。

(3)卧床时抬高床头15°~30°,以利颅内静脉回流,降低颅内压,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呕吐时应注意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误吸入呼吸道而引起窒息。有意识障碍者应防止鼻咽部分泌物流入呼吸道,以免引起呼吸道阻塞,并发肺部感染。患者痰黏稠时,轻拍背部或超声雾化、蒸气吸入。

(4)有肢体功能障碍者,应帮助患者被动活动肢体,以减轻功能障碍,防止肌肉萎缩。

出院指导

加强营养,保持情绪稳定,注意休息,保持睡眠充足,适当的肢体锻炼,有肢体功能障碍者,应被动活动肢体,防止肌肉萎缩。不能单独外出,不宜攀高、骑车、游泳,出院1~2个月定期复查,以了解病情变化。

参考资料:

1.

颅内肿瘤的概述









































苯酚的价格一般是多少
北京看白癜风医院在哪



转载请注明:http://www.ybzww.com/jbfl/770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