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解读硬膜外血肿的几个特殊表现

硬膜外血肿1   硬膜外血肿(EDH)是指颅骨和硬脑膜之间血肿(图1)。正常情况下,颅骨和硬脑膜外侧是紧密相连,没有空隙。EDH通常与脑膜中动脉及其分支损伤有关,因此最常见于颞部(75%;图2)。图1硬膜外血肿。A.图示硬膜外间隙颅骨内表面和硬脑膜之间的硬膜外腔。B.右侧颞颅骨骨折伴梭形硬膜外血肿。C.右侧颞顶硬膜外血肿(箭头)2   血肿扩大可以使硬脑膜与头骨分离,但通常仅限于硬膜外腔,并且不跨越骨缝线(冠状或人字缝)。EDH很常见,但不都是双凸形。另外,静脉性EDH是由于脑膜、障静脉或硬脑膜窦出血引起的。静脉性EDH,尽管罕见,但在顶点,颅后窝或颅中窝的前侧是最常见的(由于蝶顶窦出血)。蝶顶窦的EDH通常有一个良性的自然史,很少需要手术干预。虽然EDH通常不跨越骨缝线,但是顶点静脉EDH是个例外,因为此处骨膜形成上矢状窦的外层,对矢状缝的附着不牢固,血肿经常越过中线(图2)。图2静脉硬膜外血肿。A.T1加权像显示顶点静脉硬膜外血肿,使上矢状窦向下移位(短箭头)。B.冠状梯度回波图像显示了矢状缝顶点静脉硬膜外血肿跨中线,但不越过冠状缝(长箭头)。C.冠状FLAIR图像显示血肿下方无脑损伤3   急性EDH一般是高密度,也包含低密度区,低密度代表未凝结的血液,说明血肿中有活动性出血(漩涡征)。对急性创伤来说,这是一个不祥的征兆(图3)。图3硬膜外出血(EDH)伴有活跃性外渗。A.左颞EDH内低密度的区域表示有活跃性外渗(漩涡征)。B.血肿清除后,CT显示由于左侧大脑后动脉受压,导致左枕叶和左侧丘脑梗死4   与硬膜下血肿(SDH)不同,EDH的另一个特征是穿越小脑幕(图4)。颅后窝静脉性EDH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是静脉窦血栓或静脉窦伤害。CT静脉造影能够快速确认这一临床情况(图5)。图4颅后窝静脉性硬膜外出血(EDH)。静脉性EDH从幕上(A)延伸至幕下(B)。在冠状图像(C)能够清楚地看到图5颅后窝硬膜外血肿(EDH)伴有静脉窦血栓形成。A.右枕骨骨折导致颅后窝EDH伴有点状气颅。B.CT静脉造影证实右侧横窦的移位。C.横窦下方的静脉腔内有血栓存在(长箭头)。D.矢状图像显示血栓延伸入颈静脉(短箭头)5   与硬膜下血肿或蛛网膜下腔出血相比,EDH预后常常更好。在Rotterdam评分中(表1)可见,EDH存在可以降低Rotterdam得分。

表1Rotterdam头颅CT评分:基于CT影像学表现,预测颅脑创伤患者的死亡风险

预测因素

评分

基底池

正常

0

受压

1

消失

2

中线移位

≤5mm

0

5mm

1

硬膜外血肿

0

1

脑室或(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0

1

总分调整

+1

不能发音

1

评分范围1(轻度)~6(重度)。RotterdamCT评分对应的患者死亡率:1分为0%;2分为6.8%;3分为16%;4分为26%;5分为53%;6分为61%。

美编:影像三人行 欢迎转发,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影像三人行


转载请注明:http://www.ybzww.com/jbfl/817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