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标题:Poormicrocirculatoryflowdynamicsareassociatedwithendothelialcelldamageandglycocalyxsheddingaftertraumatichemorrhagicshock
原文作者:DavidN.Naumann,MRCS,JonHazeldine,PhD,MarkJ.Midwinter,MD,FRCS,SamD.Hutchings,FRCA,FFICM,andPaulHarrison,PhD,Birmingham,UK
本文翻译:雷班长
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摘要1背景创伤后内皮细胞损伤和糖萼脱落会增加炎症、凝血功能障碍、血管通透性和死亡的风险,而床边舌下微循环成像可检测到微循环血流和灌注的异常。目前还没有临床研究可以证实内皮病变(细胞损伤和糖萼脱落)是否与血流动力学中微循环异常的关系;我们通过与创伤性失血性休克后内皮病生物标志物与微循环指标对照,评估创伤性失血性休克的内皮病变与微循环血管密度、血流灌注的变化的相关性。
2方法这是一项前瞻性纵向观测的研究,通过对创伤的激活来筛选研究患者,在创伤后3个时间点(10小时、10~30小时和30~50小时)采用舌下入射暗场微循环成像技术采集微循环影像,获得微循环流动性指数(MFI)、护理微循环评分(POEM)、灌注血管比例(PPV)、微循环异质性指数(HI)、灌注血管密度(PVD)和总血管密度(TVD)。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s)测定血栓调节蛋白和Syndecan-1的浓度,分别作为内皮细胞损伤和糖萼脱落的生物标志物。微循环参数分为平均值以上和平均值以下两部分,各组间再按照生物标志物(血栓调节蛋白和Syndecan-1的浓度)比较;MFI、POEM、PPV、PVD、TVD低于平均水平、HI高于平均值被认为微循环动力学异常;
采集17名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患者的39个时间点共个舌下微循环片段,中位年龄为35岁(IQR25-52),16名男性、1名女性。以相同的方法采集17名健康志愿者的样本数据,与病例组年龄、性别匹配。
3结果在受伤后10小时内,病例各组syndecan-1浓度值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30[IQR20-44]ng/mL)(均p0.01)。
创伤后10小时内,病例组的血栓调节蛋白高于健康对照组(2.9[IQR2.2-3.4]ng/mL)(均p0.05)。
结论创伤性失血性休克后内皮病变(内皮细胞损伤、糖萼脱落)与微循环的血流、密度及异质性恶化有关,而内皮病变的生物标志物和床边舌下微循环的临床应用有待进一步探索。
原文标题:Poormicrocirculatoryflowdynamicsareassociatedwithendothelialcelldamageandglycocalyxsheddingaftertraumatichemorrhagicshock
来源:JTraumaAcuteCareSurg;84(1):81-88
原文献:文章底部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