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神经外科杂志第5期nbsp已

?[动脉瘤专题论著]

《合并脑室出血的高级别前交通动脉瘤的超早期显微手术治疗》

作者:颉奎,祝斐,黄新,余任喜,郭光亮,王金鹏,彭智翔

作者单位:九江,解放军医院神经外科

通讯作者:祝斐

[摘要] 目的:探讨超早期显微手术治疗合并脑室出血的Hunt-HessⅣ~Ⅴ级前交通动脉瘤的效果。方法:56例前交通动脉瘤破裂患者,均破入脑室系统,脑室出血铸型,或合并额叶血肿、急性梗阻性脑积水;所有患者均在24h内急诊进行脑室外引流术,同时或随后进行前交通动脉瘤显微手术夹闭,去骨瓣减压治疗。结果:患者出院时经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评定,预后良好12例,轻残18例,重残11例,植物生存8例,死亡7例。结论:虽然Hunt-Hess高级别前交通动脉瘤患者的病情危重,治疗风险很大,但积极地早期行显微手术夹闭辅以脑室外引流术治疗的效果较好,是其有效的治疗方法。

《CTA与DSA在颅内动脉瘤诊断及手术评估中的临床比较研究》

作者:纵振坤,于如同,范月超,刘勇

基金项目:徐州市卫生局资助项目(XWJ)

作者单位:医院神经外科

[摘要]目的:探讨CTA与DSA在颅内动脉瘤诊治过程中各自的优势,为改进临床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54例颅内动脉瘤患者的CTA、DSA和手术资料,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所有病例均于术前行CTA和DSA两种检查,54例病例中,14例栓塞治疗,40例行开颅手术。结果:将CTA、DSA检查诊断结果与最终确诊结果比较,CTA检出颅内动脉瘤的敏感度为96.3%,准确度为98.6%;DSA检出颅内动脉瘤的敏感度为98.1%,准确度为98.6%,CTA的敏感度略高于DSA,但无统计学意义。CTA、DSA在准确显示动脉瘤立体形态等方面占检出动脉瘤的百分比分别为77.9%与57.3%。结论:CTA与DSA在颅内动脉瘤检出率方面无显著差异,两种检查方法都因为各自既有某些长处可以互相补充检查信息,不应以一种方法作为绝对的“金标准”。CTA对于颅内动脉瘤立体形态的显示情况优于DSA,为选定治疗方案提供了重要依据,但对于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动脉瘤应着重参考DSA,DSA在动脉瘤诊治过程中仍起重要作用。

《颅内动脉瘤显微夹闭手术并发症与预后的关系及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

作者:郑锦亮,高振文,官测林,阙双林

作者单位:龙岩,福建医科医院神经外科

[摘要]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显微夹闭手术并发症与预后的关系及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行颅内动脉瘤显微夹闭术患者例(颅内动脉瘤个),其中Hunt-Hess分级Ⅰ级35例、Ⅱ级41例、Ⅲ级34例、Ⅳ级10例。观察患者术中、术后出现的并发症,采用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评分对患者的预后进行判定,分析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1)32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其中脑血管痉挛12例、动脉瘤破裂7例、脑水肿3例、脑梗死8例、颅内感染5例及严重肺部感染9例。术前Hunt-Hess分级越高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越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手术成功夹闭颅内动脉瘤个(98.5%),包裹2个,治愈率62.5%(75/)。未出现并发症者的治愈率、轻度残障率高于出现并发症者,重症残障率、植物生存及病死率低于出现并发症者(均P<0.05)。未出现并发症者中预后良好率高于出现并发症者,预后差率低于出现并发症者,预后良好:83例(97.6%)vs20例(57.1%);预后差:2例(2.4%)vs15例(42.9%)(均P<0.05);(3)Pearson相关分析及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动脉瘤大小、术前Hunt-Hess分级、术中是否发生动脉瘤破裂、是否合并并发症为影响预后的独立相关因素(P<0.05~0.01)。结论:显微夹闭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夹闭成功率高,预后与年龄、动脉瘤大小、术前Hunt-Hess分级、术中是否发生破裂、是否合并并发症密切相关。

《大脑前动脉A1段优势征与前交通动脉瘤关系的CTA研究》

作者:王洪生,陈晓峰,陈斌,殷尚炯,赵佩林,王志明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医院神经外科(王洪生,殷尚炯,赵佩林,王志明);医院(陈晓峰);医院(陈斌)

通讯作者:赵佩林

[摘要]目的:探讨大脑前动脉水平段(A1段)优势征与前交通动脉瘤(ACoAA)形成的关系。方法:分析例患者的64排CT血管成像(CTA)检查资料,并按CTA结果分为ACoAA组(83例)与正常对照组(90例)。观察指标:有无动脉瘤,动脉瘤的部位、形态、大小和瘤颈宽度、瘤顶指向及瘤体与周围结构的关系等,判定结果与手术及DSA结果进行对照。同时观察大脑前动脉A1段是否发育不良或缺如,是否存在一侧大脑前动脉A1段优势征。结果:ACoAA组中显示一侧大脑前动脉A1段优势征者的比率达80.7%,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的16.7%(P<0.05)。结论:一侧大脑前动脉A1段优势征,另一侧A1段发育不良或缺如与ACoAA的发生有密切关系。

[论著]

《术中超声在颅内皮层下病灶切除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邵杰,虞正权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作者单位:医院神经外科

通讯作者:虞正权

[摘要]目的:探讨手术中超声(IOUS)在切除颅内皮层下病变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5例患者中的39处颅内皮层下病变在开颅手术中使用IOUS进行精确定位,寻找最佳手术入路,并引导手术切除的全过程,明确病变切除范围并且观察残余情况。结果:在超声引导下精确定位并且完整切除病变28例,次全切除5例,大部分切除2例。28例非功能区病变(全切除)患者术后均无局灶性神经功能障碍,7例功能区病变患者中4例术后瘫痪加重,半年后恢复至术前水平。结论:IOUS可准确定位颅内皮层下病变,指导最佳手术入路,引导术中病变的完整切除,保护周围正常神经功能结构,提高了全切率和手术疗效,降低了复发率和并发症,实时性、安全性和实用性使其具有临床应用前景和价值。

《Snail介导GOLPH3对人脑胶质瘤细胞迁移和侵袭作用的研究》

作者:赵伟,张旭,陆冬,张昊,石琼,周秀萍,于如同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作者单位:徐州,徐州医学院研究生学院(赵伟,张昊);医院医院神经外科(张旭,陆冬,于如同);徐州医学院神经系统疾病研究所(石琼,周秀萍,于如同)

通讯作者:于如同

[摘要]目的:研究GOLPH3影响脑胶质瘤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及机制。方法:观察GFP荧光和Westernblot鉴定过表达或下调GOLPH3的U细胞;分别应用RT-PCR、Westernblot实验检测GOLPH3对Y-boxbindingprotein1(YB1)蛋白及核酸水平、对MMP-2及Snail的调节;采用SnailsiRNA下调Snail的表达后,Westernblot检测Snail及YB1的水平,细胞划痕实验和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Snail对细胞的侵袭迁移能力的影响;Westernblot检测在过表达GOLPH3的U细胞中下调Snail后,GOLPH3、Snail及YB1的水平;同时应用细胞划痕实验和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此共转实验对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结果:下调GOLPH3抑制YB1的蛋白与核酸水平以及MMP2核酸水平。下调GOLPH3抑制Snail的蛋白表达,过表达GOLPH3,Snail表达量增加。下调Snail后,YB1的表达量降低,并抑U细胞的侵袭与迁移能力。过表达GOLPH3引起的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增加被下调Snail所逆转。结论:GOLPH3通过Snail调节YB1的表达,调节U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

《局限性脑干胶质瘤的显微神经外科治疗》

刘雪松,杨翔,张跃康,惠旭辉,刘文科,游潮

基金项目:“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BAI08B05)

作者单位:医院神经外科

通讯作者:游潮

[摘要]目的:探讨在神经电生理监测、术中导航及功能磁共振辅助下,局限性脑干胶质瘤的显微外科治疗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局限性脑干胶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病变均位于脑干,在术前功能磁共振、术中导航及神经电生理监测的辅助下行显微外科治疗。结果:胶质瘤Ⅰ~Ⅱ级7例,Ⅲ~Ⅳ级11例。肿瘤位于脑桥14例,位于延髓3例,位于中脑1例。肿瘤近全切除12例,部分切除6例。术后9例患者较术前神经功能障碍好转,6例患者较术前无明显好转,3例患者出现新的神经功能损害。平均随访26个月,随访期内2例位于脑桥的Ⅳ级胶质瘤患者肿瘤分别于术后8个月及14个月时复发。结论:神经电生理监测、术中导航及功能磁共振辅助能明显提高局限性脑干胶质瘤显微外科治疗的切除率,有助于安全并最大限度的切除脑干胶质瘤,延长患者生存期。

《原发性高血压脑干出血的微创手术治疗》

作者:陈立华,魏群,徐如祥,李运军,李文德,赵浩,高进宝,于斌,张洪钿

作者单位:北京,医院附属八一医院

通讯作者:徐如祥

[摘要]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脑干出血微创手术治疗的方法与手术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微创手术治疗的32例原发性高血压脑干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分析手术指征和手术入路选择、手术技巧、治疗效果及随访资料。其中中脑出血3例,脑桥出血22例,延髓血肿1例,中脑脑桥联合出血4例,脑桥延髓出血2例。血肿量3.6~21ml,平均8.6ml。按出血量将脑干出血分为3组:≤5ml,5.1~10ml,>10ml。术中采用神经电生理监测17例,神经导航引导手术25例。3个月后按照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评定治疗效果。结果:32例患者均经微创手术成功清除血肿,其中27例血肿清除彻底,另外5例大部分清除血肿,1个月内无手术相关死亡。术后并发肺部感染23例,出现上消化道出血11例。术后3个月存活28例,死亡4例。术后随访3个月,GOS评分5分3例、4分9例、3分12例、2分4例、1分4例。结论:采用微创显微神经外科技术,可明显改善原发性高血压脑干出血患者的疗效。选择正确的手术入路和熟练的显微外科技巧可提高脑干出血手术治疗的成功率。

《颈椎解剖学重建在颈椎椎管内肿瘤切除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赵国,宋晓斌,沈勇,杨智勇

作者单位:昆明医院神经外科

通讯作者:宋晓斌

[摘要]目的:探讨颈椎解剖学重建在颈椎椎管内肿瘤切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颈椎椎管内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后入路取下椎板棘突复合体切除肿瘤后,用钛钉、钛连接片回植椎板棘突复合体,重建颈椎解剖学结构。结果:21例患者中,神经鞘瘤8例、脊膜瘤6例、室管膜瘤3例、血管网织细胞瘤2例、先天性肿瘤2例。术中取下椎板棘突复合体2~6个,平均3个。手术中未出现因使用铣刀打开椎管及使用钛连接片内固定所致硬脊膜破裂、脊髓及神经根损伤。随访时间3~16个月,平均13.2个月,X线片或CT三维重建未见回植体固定的塌陷、位移,未见椎管狭窄及脊柱畸形。结论:颈椎椎管内肿瘤回植椎板棘突复合体重建解剖结构,避免术后因椎板缺失造成脊髓失去骨性保护,引起椎管狭窄和脊柱生物力学变化,最大限度的保证颈椎的正常结构,对维持脊柱的稳定性,减少术后并发症及维持患者远期脊柱正常功能有重要作用。

《缺血后适应激活JAK2-STAT3-BCL2通路抑制缺血再灌注损伤海马组织细胞的凋亡》

作者:鲍天昊,韩剑虹,朱榆红

基金项目:昆明医科大学博士研究生创新基金(D04);年度云南省博士研究生学术新人奖

作者单位:昆明医院神经内科

通讯作者:朱榆红

[摘要]目的:比较缺血后适应与缺血再灌注(IR)条件下海马组织内抗凋亡通路JAK2-STAT3-BCL2的表达及激活情况,并比较两种条件下的小鼠海马组织细胞凋亡及认知水平,同时在抑制JAK2、STAT3的条件下观察其对缺血后适应的脑保护作用的影响。方法:用水迷宫试验比较两组小鼠认知功能差异;用Westernblot方法测定相关蛋白的表达;用TUNEL染色比较细胞凋亡水平;用特异性抑制剂WP观察在JAK2、STAT3受抑制的条件下缺血后适应的脑保护效果。结果:在缺血后适应的条件下小鼠海马组织中JAK2-STAT3-BCL2通路被明显激活。缺血后适应组JAK2、STAT3、p-JAK2、p-STAT3、BCL2表达均升高(均P<0.05),海马组织细胞的凋亡程度明显减轻,凋亡细胞数明显较IR组降低(P<0.01),凋亡相关蛋白及caspase-3、Bax表达明显降低(均P<0.05)。认知功能损害程度指标(隐藏平台实验与空间探索实验)水迷宫逃避潜伏期以及进入靶象限占比与IR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在抑制JAK2、STAT3的条件下缺血后适应的认知保护作用下降,水迷宫逃避潜伏期以及进入靶象限占比与缺血后适应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细胞凋亡数增多(P<0.05),JAK2、STAT3、p-JAK2、p-STAT3、BCL2表达下降,而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Bax表达上升(均P<0.05)。结论:缺血后适应通过激活JAK2-STAT3-BCL2通路,抑制IR损伤海马组织细胞的凋亡,保护认知功能,继而发挥内源性脑保护作用。

《缺氧诱导因子-1α、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在垂体腺瘤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作者:李强,许琼冠,刘达远,徐鹏翔,刘运生

作者单位:海口,医院神经外科(李强,许琼冠,刘达远,徐鹏翔);医院神经外科(刘运生)

[摘要]目的:探讨缺氧诱导因子(HIF)-1α、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在垂体腺瘤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42例垂体腺瘤患者按病理改变分为侵袭组27例,非侵袭组15例。应用RT-PCR检测垂体腺瘤HIF-1α和VEGFmRNA的表达,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垂体腺瘤HIF-1α和VEGF蛋白的表达,并分析HIF-1α和VEGF表达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侵袭组与非侵袭组垂体腺瘤HIF-1αmRNA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侵袭组垂体腺瘤VEGFmRNA的表达水平比非侵袭组显著增高(P<0.05);侵袭组垂体腺瘤HIF-1α和VEGF蛋白的表达程度均高于非侵袭组(均P<0.05),并且HIF-1α、VEGF蛋白和mRNA的表达水平均呈正相关(r=0.,r=0.,均P<0.05)。结论:HIF-1α和VEGF蛋白的表达程度与垂体腺瘤的侵袭性有关。

《大鼠原代神经细胞培养体系放射性损伤敏感性及机制研究》

作者:高晨,朱文霞,姚鹏飞,王洪运,王向阳,刘玉虎

作者单位:医院安宁分院神经外科(高晨,姚鹏飞),创伤外科(朱文霞),胸外科(王洪运,王向阳,刘玉虎)

[摘要]目的:探讨大鼠原代神经细胞培养体系对放射性损伤敏感性及其损伤机制。方法:建立大鼠原代星形胶质细胞神经元共培养体系,原代神经元培养体系以及原代星形胶质细胞培养体系并分别随机分为对照组(始终正常培养),放射损伤组(对细胞实施X射线单次照射)。72h后,对比评价不同组细胞死亡率、凋亡以及活性氧(ROS)含量变化。结果:X射线照射引起原代神经元培养体系细胞死亡率[(68.0±5.2)%]及ROS含量(.6±8.8)升高最为明显。共培养体系细胞损伤较轻,星形胶质细胞培养体系则无明显损伤。原代神经元培养体系和原代星形胶质细胞神经元共培养体系中放射损伤组的细胞死亡率及ROS含量与同体系内对照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原代神经元培养体系放射损伤组的细胞死亡率及ROS含量与其余两种培养体系同组相应指标的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元放射性损伤的主要表现是异常凋亡。结论:放射损伤后原代神经元培养体系ROS含量明显增高,导致神经元凋亡失调。因此,ROS可能成为放射性脑损伤一个新的治疗靶点。

《冠切双额大骨瓣减压术治疗双额颞重度脑挫裂伤合并脑中心疝及早期颅骨修补》

作者:王忠,贾文彬,苏宁,张晓军,戚建军,赵卫平,张义松,张仲

基金项目:内蒙古自治区科技厅项目(20401);内蒙古自治区卫生厅项目()

作者单位:呼和浩特,医院神经外科(王忠,苏宁,张晓军,戚建军,赵卫平,张义松,张仲);山西大同市卧虎湾预备役高炮团卫生队(贾文彬)

通讯作者:苏宁

[摘要]目的:探讨应用冠切双额大骨瓣减压术对重型双侧额颞叶脑挫裂伤及早期颅骨修补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冠切双额大骨瓣开颅手术治疗的56例重型双侧额颞叶脑挫裂伤伴难治性高颅内压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随访6个月,以格拉斯哥预后量表(COS)评分判定患者的疗效。结果:本组患者恢复良好33例,轻残12例,重残5例,植物生存3例,死亡3例。恢复良好的患者中早期行自体或塑形钛网颅骨修补术28例。结论:双额冠状切口大骨瓣减压术能有效解除或减轻双额颞叶脑挫裂伤患者的颅内高压,在重型双侧额颞叶脑挫裂伤的抢救中是一种有效的方法,能明显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致残率和病死率,改善患者的预后。

《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清除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

作者:刘永,张玉海,何升学,赵金兵,朱海涛,张光绪,邹元杰

基金项目:江苏省卫计委科技项目(H);南京医科大学科技发展基金(NJMU)

作者单位: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

通讯作者:邹元杰

[摘要]目的:探讨在显微镜下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清除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的手术要点及脑组织和血管保护。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清除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临床资料。术后复查头颅CT了解血肿清除情况。采用Karnofsky功能状态评分评估术后3~6个月患者功能状态。结果:本组血肿清除90%16例,80%~90%1例;再出血1例。其中1例患者因术后严重肺部感染死亡。随访3~6个月,KPS90~分3例,60~80分9例,30~50分4例,10~20分1例。结论: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有利于保护重要的大脑皮层和血管,是显微清除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临床研究]

《微创脑室外引流术治疗39例脑室出血体会》

作者:杨平来,张源源,周立田,薛元峰,丁俊宏

作者单位:210南京,医院神经外科

《经额开颅手术后额窦炎的处理》

作者:张元隆,江常震,梅文忠,吴喜跃,康德智,王晨阳

基金项目:福建省临床重点专科资助

作者单位:福州,福建医院神经外科

通讯作者:江常震

《脑室-腹腔分流术后迟发性颅内出血8例临床分析》

作者:金浩,张卫,朱扬清,邹煜,周秋锋,刘星,钱伟,左常阳

作者单位:吴江,医院神经外科

通讯作者:左常阳

《肝细胞癌脑转移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作者:马文超,唐晓平,罗波

基金项目:四川省科技厅基础研究项目(JY),四川省医学重点建设学科基金(川卫办发[]号)

作者单位:南充,医院神经外科

通讯作者:唐晓平

《难治性慢性硬膜下血肿15例临床分析》

作者:夏大勇,刘策刚,徐善水,江晓春,戴易,包正夫,朱明峰,王宣之

作者单位:240芜湖,皖南医院神经外科

通讯作者:徐善水

[病例报告]

《高频振荡在双侧颞叶癫痫主侧致痫灶定位中的应用1例报告》

作者:陈田,王逢鹏,林志红,张小斌,高志莹,姚一

基金项目:南京军区医学科技创新重点课题()

作者单位:363解放军第医院暨医院神经外科

通讯作者:姚一

[摘要]双侧颞叶癫痫是指存在双侧颞叶独立发作起始的颞叶癫痫,是颞叶癫痫手术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虽然头皮脑电监测中双侧颞区独立放电、双侧独立起源的癫痫发作,以及影像学提示双侧颞叶病变等提示双侧颞叶癫痫可能,但确诊双侧颞叶癫痫需要颅内电极监测。双侧颞叶癫痫并不是手术绝对禁忌症,研究表明,如果致痫区存在明显一侧优势,手术切除主侧致痫灶仍可获得良好预后。高频振荡(high-frequencyoscillations,HFOs)是指大于80Hz的脑电图活动,包括生理性HFOs和痫性HFOs,目前HFOs主要由皮层脑电监测记录到。研究表明,与激惹区以及发作起始区(siezureonsetzone,SOZ)相比较,痫性HFOs区域与致痫区相关性更高,被认为是一种新的致痫区定位的生物标记。本文报道1例颅内电极监测证实双侧颞叶癫痫的病例,监测到两侧独立起始的发作频率无明显侧别优势,通过间期痫性HFOs区域及影像学判断主侧致痫区,手术治疗获得良好效果。

[综述]

《STAT1基因与肿瘤及其放疗关系的研究进展》

作者:妥少勇,窦长武,王宏伟,鞠海涛

基金项目: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BS);内蒙古自治区自然基金项目(MS);内医院重大课题(NYFYZD009)

作者单位:050呼和浩特,内蒙古医科大学级研究生(妥少勇);内医院神经外科(窦长武,王宏伟,鞠海涛)

通讯作者:窦长武

《低级别胶质瘤抗癫痫治疗的进展》

作者:段光辉,魏洪涛

基金项目:甘肃省卫生行业科研计划项目(GSWST07)

作者单位:医院神经外科

《后循环动脉瘤介入与手术治疗的选择及其临床研究进展》

作者:王成斌,鲁虎臣,马骏

作者单位: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

通讯作者:马骏

(敬请







































治疗头部白癜风
北京著名的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ybzww.com/jbtz/1933.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