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一项基于国家病例数据库的临床试验显示,汉方治疗可减少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后的再次手术率。该试验共收入名患者,其中包括名汉方使用者和名未使用者,以此研究汉方使用和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后的再次手术率的关系,试验结果示:汉方使用者再次手术率为4.8%,未使用者为6.2%,由此可见,汉方治疗可降低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后的再次手术率。
慢性硬膜下血肿(chronicsubduralhematoma,CSDH)为受伤3周后出现硬膜下的血肿,是中老年患者轻微颅脑损伤后最为常见的颅内病变,约占颅内血肿的10%,患者常以头痛头昏、肢体乏力、记忆力减退、精神差等就诊,易误诊为脑血管疾病、癫痫发作、脑肿瘤等,是与生理性萎缩有关的老年性疾病,颅骨钻孔引流术为首选治疗方法,但术后复发率高。
CSDH发病机制复杂,既有解剖因素,又有外伤、年龄因素(脑萎缩、颅内压降低、静脉张力增高、凝血机制障碍等)。多数学者认为老年患者由于脑萎缩,硬膜下隙相对较大,头部轻微受伤便会导致桥静脉或皮层静脉断裂损伤,血液积聚硬膜下腔,发生慢性炎性反应形成包膜、包裹血肿。Kurokawa等研究认为血肿外包膜存在血管,其内皮细胞产生纤溶酶原激活因子,溶解纤维蛋白,失去局部凝血功能造成血管不断渗血,血浆渗出,血肿扩大。目前治疗方法首选颅骨钻孔引流术,施术时选择血肿最厚处为颅骨钻孔点,血肿冲洗干净后选用软质韧性强引流管置于额部利于引流积留气体,硬质引流管易损伤内膜或脑皮质,术后可能迟发出血、癫痫,脑脊液流入血肿腔,积聚后不利于脑复位,造成术后复发。无症状患者复查头颅CT,80%示残存程度不等滞留液,预防血肿复发已成为慢性硬膜下血肿治疗的重点。
日本汉方医学家小贯启二用五苓散合泼尼松龙治疗多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治疗有效,五苓散出自《伤寒论》,第72条“太阳病,发汗后,胃中干,燥烦不得眠,欲得饮水者,少少与引之,令胃气和则愈。若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五苓散主之”,主治小便不利、头痛发热,烦渴欲饮,水入即吐之膀胱蓄水证。然而五苓散并不仅仅针对膀胱蓄水证,其病机核心在于三焦不能化气布津,病位在三焦而不仅是膀胱,水津不布,停蓄于机体的局部,有利水渗湿、化气布津之效。纵观CSDH发病机制、CSDH颅骨钻孔引流术术程及复发因素,均与血液、气体或脑脊液在脑内的积聚有关,与五苓散的病机不谋而合,应用五苓散可温补阳气、布散津液,祛除CSDH术后复发的病理因素。CSDH病程中常规使用脱水剂,而现代药理研究表明五苓散方中五味药均有利尿作用,且五苓散复方的利尿作用强于单味药,且维持时间长,能抑制肾小管对钠的重吸收,增加尿中钠、钾、氯的排出、调节水电解质的代谢。
较高层次的中西医结合实践应是将西医诊断和化验指标纳入中医辨证,将西医的病理生理以中医理论理解、解释,使中医四诊的目力深入组织与细胞,才能更好地发挥中医优势。如本病多见于老年人,发病基础是脑萎缩,是否适当加入填精益髓之药物(如熟地黄、山茱萸)能提高疗效?是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的课题。
赞赏
人赞赏
北京白癜风医院北京治白癜风医院哪家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