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颅压综合征(SIH):
SIH是一组以体位性头痛和脑脊液压力降低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
发病机制:1、脑脊液漏(主要原因);2、脑脊液分泌减少。
体位性头痛:低颅压时,脑脊液的衬垫作用减弱甚至消失,脑穹窿向下移位,从而导致患者立位时头痛出现或加重。
MRI的6个表现:1、脑膜强化;2、局部脑组织移位;3、颅内及脊髓静脉系统充血怒张;4、硬膜下积液或血肿;5、脊髓硬膜外积液;6、垂体增大。
1病例一病史:男,40岁,头痛。
MR增强扫描示大脑凸面和小脑幕的脑膜呈弥漫的、连续的线样强化(其机制为:脑脊液减少,硬脑膜血管(主要是静脉)代偿性扩张,且通透性增加,故造影剂在硬脑膜血管及间质聚集)。
小脑扁桃体平枕骨大孔水平(粉箭),中脑导水管显示不清(蓝箭),桥前池间隙变窄(黄箭),垂体形态饱满(垂体充血主要发生在腺垂体,主要为代偿性静脉充血,低颅压纠正后体积恢复正常大小)。
2病例二病史:成年男性,体位性头痛。
MR增强扫描示大脑凸面硬脑膜呈弥漫的、连续的线样强化,双侧硬膜下见新月形低信号,脑组织受压,中线无移位(硬膜下积液或血肿的机制:低颅压时其中的小静脉代偿性扩张,血液中水分外渗形成硬膜下积液,若小静脉破裂则形成硬膜下血肿)。
双侧硬膜下积液在T2上显示更加清晰。
3病例三病史:女性,49岁,体位性头痛2周。
MR增强扫描示大脑凸面硬脑膜呈弥漫的、连续的线样强化。
矢状位T2WI示:上胸段脊髓后缘见条形长T2信号。
矢状位T1增强示:上胸段硬膜外积液无明显强化(黄箭)。
脊髓硬膜外积液患者需完善脊髓池同位素造影剂来证实患者是否合并脑(脊)膜憩室及脑脊液漏。
北京白癜风在哪里做好北京中科白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