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敢说,在老人健康方面,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被很多人忽略了,那就是:
跌倒
不要小看跌倒的危害
65岁以上人群中,每年跌倒发生率为30%-40%。
也就是说,每年,10个老年人中就有3个或4个会发生跌倒。
事实上,跌倒,也是老年人受伤最普遍的原因。
大约有30%-50%的跌倒会导致轻微伤,比如皮肤挫擦伤。
比较严重的是骨折。
骨折,是跌倒的主要并发症。
10%的跌倒会导致骨折,其中,2%是髋骨骨折。
值得一提的是,髋骨骨折是跌倒后死亡的显著危险因素。
老年人发生髋骨骨折后,27%在1年内死亡。
比骨折更危险的是头颅外伤。
国外一家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CDC)做过调查:
在至年期间,65岁及以上的老人中,跌倒是造成脑外伤后死亡的主要原因。
所以,我们应该重视老年人的跌倒问题。
哪些因素容易让老人跌倒
老人跌倒有很多危险因素,这里重点说以下3种。
1疾病很多疾病会让老人容易跌倒。比如:
脑中风,关节炎,骨折,痴呆,糖尿病,维生素D缺乏,贫血,视力下降,听力下降,缺少睡眠,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尿失禁等等。
很容易理解,有病在身,会使得老人整体健康状态下降。
这种整体健康状态与跌倒风险最具有相关性。
通俗地说,85岁以上老人,如果整体健康状况良好,并不会比65至84岁的老人更容易跌倒。
2服用药物很多药物会增加老人跌倒的风险。
最常见的有:镇静剂和安眠药,抗抑郁药,降压药,利尿药。
因此,在服用药物期间,尤其要关心老人的跌倒问题。
必须指出,喝酒也会增加老人的跌倒风险。
3环境不安全或不熟悉的环境会增加老人跌倒的风险。
比如,屋内放置了可能会绊倒人的地毯,电线或家具,又或者处于陌生地方。
有调查显示,家庭中,老人跌倒常常发生在下列地方:
(点击图片可放大)
可以看出,浴室、卧室和厨房是最容易发生跌倒的地方,这三处加起来占了72.3%。
这提示我们,在这三个地方,要改善环境,加强防跌倒措施。
预防跌倒,家人应该如何做?
老年人跌倒最主要的原因是滑到和绊倒(大约30%)。
因此,我们建议:
改善环境,让家里更安全移开会绊倒或让老人滑倒的东西,包括家具、电线、杂物和松散的地毯。
开窗或开灯,保持家中充分照明,让老人能轻松地看清路面。
不要把东西放在高处,这样老人就不用冒险去攀爬拿东西。
安装安全设施。家庭中,建议在最容易发生跌倒的地方(浴室、卧室和厨房),安装一些设施防止跌倒,比如,防滑垫,浴室和厕所里使用的扶手杆等等。
穿合脚、结实的鞋子穿高跟鞋、鞋底打滑的鞋或太宽松的鞋(不合脚)容易造成跌倒。另外,光脚走路或只穿袜子走路也会增加跌倒风险。
使用拐杖或助行器如果医生推荐老人使用拐杖或助行器,一定要确保尺寸合适,并且要教会老人学会正确使用。
保持积极锻炼锻炼有助于降低跌倒的风险,还可能有助于防止在跌倒中受伤。
推荐做一些对力量和平衡都有帮助的锻炼。比如说,行走、游泳和太极拳之类。
服用维生素D片维生素D有助于强健骨骼和肌肉。
有研究表明,服用维生素D可能会降低跌倒及受伤风险,尤其是在维生素D缺乏的成人中。
寻求医生的建议如果老人有身体疾病,或者在服用某些药物,建议寻求医生的建议。
如果以前跌倒过,那么详细告知医生当时跌倒的具体情况,方便医生提供具体建议,防止再次跌倒。
某些药物也会增加跌倒的风险,医生可以根据情况调整药物的种类和剂量。
不小心跌倒后怎么办
建议立即看医生。
发生跌倒后,就算没有受伤也要立即看医生。
这里有个现象:
有一半以上的老人跌倒后,不会主动告诉医生他们跌倒了。
这个是很危险的。临床中,见过很多老人,跌倒后起初没有特别不舒服,但是数周之后出现头痛,反应迟钝,做头颅CT后发现是慢性硬膜下血肿(一种颅内出血)。
所以,我们建议:跌倒后要看医生。医生除了查看有无跌倒损伤外,还会帮助病人寻找跌倒的原因,以及评估再次跌倒的可能性。同时,给出具体建议,预防跌倒的再次发生。
总结1.跌倒是老年人受伤最普遍的原因。
2.骨折和头颅外伤,是跌倒后最严重的并发症。
3.浴室、卧室和厨房是最容易发生跌倒的地方。
4.预防跌倒,先从改善环境开始。
5.跌倒后建议立即看医生。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