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走心的,临床医学概要考点整理

北京哪有治白癜风 http://m.39.net/pf/bdfyy/

.06.30

超走心的考点整理

传染病学

一.病毒性肝炎

1.定义: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脏病变为主的全身性传染病,具有较强的传染性、传播途径复杂、流行面广、发病率高等特点。

2.分类:甲、乙、丙、丁、戊。(甲和戊型肝炎病毒可引起急性感染,可治愈多在6个月内恢复;乙、丙、丁型肝炎易转化为慢性,少数可发展为肝硬化)

3.急性肝炎病程分期:黄疸前期、黄疸期、恢复期(甲和戊)

4.甲型肝炎确诊:血清抗HAV-IgM。(临床表现:P);乙型肝炎确诊:HBsAg;戊型肝炎确诊:急性期血清抗HEV-IgM阳性、抗HEV-IgG同时阳性可直接确戊肝。

5.甲肝粪口传播;乙肝的传播途径有母婴传播、血液传播、性传播等。

6.预防:甲和戊型肝炎的预防重在搞好卫生措施;乙丙丁型肝炎重在防止血液和体液感染。

二.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

1.他主要是由人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慢性传染病。HIV主要侵犯CD4+T细胞。

2.常见传播途径:性接触、吸毒、血液传播与母婴传播。

3.分期:急性感染期、无症状感染期、全身淋巴肿大期、艾滋病期

4.百分之70死于机会性感染(最大死因)

三.伤寒(是由伤寒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肠道传染病)

1.传染病的流行病学:传染源(伤寒杆菌)、传播途径(粪口途径;其中水源污染是最重要的传播途径)、易感者(伤寒很少2次发病)

2.典型伤寒的临床表现:极期,持续发热,体温上升到达高热以后,多呈稽留热型。

3.伤寒的并发症:在缓解期,常伴有、肠出血、肠穿孔等。

4.确诊:血和骨髓培养阳性有确诊意义。

5.注意:消化道传染病的隔离,其所有的粪便都应深埋于地下,不能只冲走。

四.疟疾

1.两个名词解释必考一个

再燃:是由血液中残存的疟原虫引起的,因此四种疟疾都有发生再燃的可能性。多见于病后的1~4周,可多次出现。

复发:是由寄生于肝细胞内的迟发型子孢子引起的,可见于间日疟和卵形疟,多见于病愈后的3~6个月。

神经系统疾病

一.脑血管疾病

1.名词解释

脑梗死:又称缺血性脑卒中,本病系由各种原因所致的脑血液供应障碍,使局部脑组织发生不可逆性损害,造成脑组织缺血、缺氧性坏死。

脑出血:是指原发性非外伤性脑实质内血管破裂引起的出血,主要病因是长期高血压和脑动脉的变性改变。占我国全部脑卒中的百分之20~30,壳核出血量占百分之50~60.

3.脑出血的治疗原则

①一般治疗:安静卧床,保持呼吸道通畅,加强护理,防止褥疮,注意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②脱水降颅压,控制脑水肿,减轻血肿造成的继发性损害。

③控制血压:主张个体化治疗,根据患者年两、既往有无高血压病史、脑出血病因、发病后血压情况、有无颅内高压及距离发病时间的间隔等进一步调控血压。

④防止继续出血。

⑤防止并发症,以挽救生命,降低死亡率、残疾率和减少复发。

4.蛛网膜下腔出血:指脑底部或脑表面的病变血管非外伤性破裂,血液直接流入蛛网膜下腔引起的一种临床综合征。

5.蛛网膜下腔出血并发症是“再出血”。

6.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因:颅内动脉瘤、血管畸形及其它;主要症状是突发剧烈难忍的头痛,呈胀痛或炸裂样痛,常伴恶心、喷射状呕吐。

二.癫痫

1.癫痫发作的共同特征:发作性、短暂性、重复性、刻板性

2.癫痫持续状态:癫痫部分或全身性发作在短时间内频繁发生,全身性发作在2次发作之间意识不清楚,全身或部分性发作持续30分钟以上成为癫痫持续状态。

3.癫痫药物的治疗原则:(考单选)

①确定是否用药:一般在半年内发作2次以上者,诊断明确后,应当使用抗癫痫药。

②正确选择药物:根据癫痫发作类型、癫痫及癫痫综合征类型、副作用大小、价格等选择用药。

③药物的用法: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

④严密观察药物不良反应:定期监测血、尿常规和肝、肾功能。

⑤尽可能但要治疗。

⑥合理联合用药。

⑦适时把握终止治疗时机。

4.癫痫的辅助检查:脑电图、神经影像学检查

三.周围神经疾病

1.古兰-巴雷综合征(GBS)的临床表现:四肢对称性、弛缓性瘫痪的周围神经疾病。可出现手套、袜套样感减退。主要的危险是呼吸机麻痹。

2.GBS治疗原则:注射免疫球蛋白,呼吸机辅助呼吸,病因治疗,对症治疗及预防并发症等。

3.三叉神经痛分布区:以上颌支、下颌支受累最常见,多为单侧发作;常是剧烈的电击样、针刺样疼痛。

4.三叉神经痛扳机点:疼痛发作范围内一些敏感的区域。

5.三叉神经痛常用治疗药物:卡马西平、苯妥英钠、维生素B12等。

运动系统疾病(5~10分

1.骨折:是骨的完整性和连续性中断。

2.骨折的愈合过程:血肿炎症机化期、原始骨痂形成期、骨痂改造塑型期。

3.骨折的三个特有体征:局部外观存在畸形、异常活动、骨擦音或骨擦感。

4.骨折的治疗:骨折复位、固定、康复治疗及功能锻炼。

5.骨折的临床愈合标准(可能考简答):

①局部无异常活动、无压痛及纵向叩击痛。

②X线平片显示骨折线模糊,骨折处有连续骨痂形成。

③拆除外固定后,上肢能向前平举1kg重物,持续达一分钟;下肢不扶拐能在平地连续步行3分钟,不少于30步。连续观察两周骨折处无变形。

外科学基础

一.名词解释(三者考其一)

无菌术:是针对微生物及感染途径所采取的一系列预防措施。无菌术的内容包括灭菌法、消毒法、无菌操作规则及管理制度等。

灭菌:是指杀灭一切活的微生物,包括芽孢。

消毒:是指杀灭病原微生物和其他有害微生物,并不要求清除或杀灭所有微生物(包括芽孢)。

二.烧伤(简答肯定有一个)

1.临床表现的四个分期:体液渗出期、急性感染期、创面修复期、康复期

2.烧伤面积计算(中国九分法):头颈部9%,躯干3×9%,两上肢2×9%,双下肢5×9%+1%(会阴部),共为11×9%+1%。(考选择)

3.烧伤深度(三度四分法):是对皮肤组织损伤的判断。

4.烧伤严重程度分类:依据面积判断。

5.治疗原则:早期补液,纠正低血容量休克,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全身性感染;尽早切除深度烧伤组织,创面植皮,促进创面修复,减少感染来源;积极治疗吸入性损伤,防止脏器功能障碍;实施早期救治与功能恢复期重建一体化理念。

消化系统疾病

一.急腹症

1.肠梗阻定义:任何原因所致肠内容物通过障碍,并有腹胀、腹痛等临床表现时,统称为肠梗阻。

2.肠梗阻分类:机械性肠梗阻、动力性肠梗阻、血运性肠梗阻、假性肠梗阻。

3.诊断顺序:机械或非机械性(机械性肠梗阻多为阵发性绞痛);急性或非急性;完全或不完全(完全是指一点大便和气都不排)。

4.临床表现:机械性肠梗阻多为阵发性绞痛;高位肠梗阻的呕吐出现早而频繁,低位小肠梗阻呕吐量最多,先为胃肠内容物,后为粪样;腹胀发生在腹痛之后;排便排便停止为完全性肠梗阻。

5.肠梗阻体征:视诊、触诊、叩诊、听诊。

6.肠梗阻治疗:胃肠减压是主要措施之一,手术治疗。

二.急性胆囊炎

1.症状和临床表现:腹痛、寒战、噶奥热。

2.Murphy征阳性是急性胆囊炎的典型体征。

三、急性化脓性胆管炎(AOSC)

1.常见病因:胆管结石,多见于胆总管下段。

2.临床表现:

Charcot三联征:腹痛、寒战高热、黄疸

Reynolds五联征:腹痛、寒战高热、黄疸、低血压休克、中枢神经系统抑制

3.治疗:胆总管切开引流,T管引流术

四.急性阑尾炎

1.病因:粪石梗阻

2.典型临床表现:转移性右下腹痛,伴发热、恶心及呕吐,右下腹有固定压痛点。

3.麦氏点:位于右侧的髂前上棘与肚脐连线的中外三分之一处。

4.诊断性试验:结肠充气试验、腰大肌试验、闭孔内肌试验;辅助检查有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

5.治疗:一经确诊,应尽早手术。

五.腹膜炎体征:腹部压痛、腹肌紧张和反跳痛是腹膜炎的标志性体征。

六.腹外疝

1.疝的定义:体内某个脏器或组织离开其正常解剖部位,通过先天或后天形成的薄弱点、缺损或孔隙进入另一部位,称为疝。

2.引起腹内压增高的原因:慢性咳嗽、慢性便秘、排尿困难、搬运重物、举重、腹水、妊娠、婴儿啼哭等。

3.斜疝和直疝的区别(P)

七.肠癌(大肠癌包括结肠癌和直肠癌,最常见的是恶性肿瘤)

1.最常见的临床表现:排便习惯改变和便血

2.检查:直肠肛门指检;内镜检查

3.最常见的是粘液浓血便。

八.尿石症

1.上尿路结石:肾结石不疼;输尿管结石疼。

2.上尿路结石主要症状:疼痛和血尿;常见的并发症是结石、梗阻和感染。

3.检查:上尿路结石疼痛发生时常有肾区叩击痛;筛查是否有尿路结石首选B超检查;患有尿路结石,确定结石位置用尿路平片(KUB)和静脉尿路造影(IVU)

4.膀胱结石(下尿路结石)典型的症状:排尿突然中断、伴有尿痛和血尿、经活动或改变排尿体位后,疼痛缓解或继续排尿。

5.下尿路结石的治疗原则:去除结石;纠正结石的病因和因素。

外科学基础

一.创伤

1.脑挫裂伤的主要表现:意识障碍;头痛恶心呕吐;生命体征(严重者由于颅内压升高,引起血压上升);局灶症状和体征(伤后立即出现与损伤部位相应的功能障碍和体征)。

2.硬膜外血肿的主要来源是脑膜中动脉;具有中间清醒期;硬膜下血肿主要来源是脑皮质血管,CT检查可确诊。看是否有破裂的血管来区分二者。

3.硬膜下血肿的治疗原则:防止休克、插入颅腔的致伤物处理;突出脑组织的保护;清创手术。

4.胸部损伤根据病史和临床表现可作出诊断,CT检查可确诊。成人血胸量<0.5L为少量,血胸0.5L~1.0L为中量,>1.0L为大量血胸。

5.胸部损伤的诊断(可能考简答)

胸部CT检查示伤侧胸腔积液和纵隔移位,胸膜腔穿刺抽出血液可明确诊断。下列征象提示进行性血胸:①持续脉搏增快.血压降低或虽经补充血容量血压仍不稳定;②闭式胸腔引流量ml/h,持续3小时;③血红蛋白量、红细胞计数和血细胞比容进行性降低,引流液的血红蛋白量和红细胞计数与周围血相接近,且迅速凝固。下列征象应考虑感染性血胸:①畏寒、高热等感染的全身表现;②抽出胸腔积血1ml,加入5ml蒸馏水后出现混浊或絮状物;③胸腔积血的红细胞与白细胞计数比例达:1;④积血涂片和细菌培养发现致病菌有助于诊断,并可依此选择有效的抗生素。当闭式胸腔引流量减少,而体格检查和放射学检查发现血胸持续存在的证据,应考虑凝固性血胸。

6.腹部损伤:实质性脏器或大血管损伤、空腔脏器损伤(按是否穿透腹壁、腹腔是否与外界相通区分)

妇产科常见疾病

1.流产:是指妊娠不足28周、胎儿体重不足0g而终止者称为流产。

2.流产原因:子代染色体异常是早期流产的主要原因,其他原因有母体感染、内分泌异常、免疫异常及子宫异常等。

3.妊娠试验:连续测定血β-HCG的动态变化,有助于妊娠诊断及预后判断。

4.异位妊娠概念:是指受精卵着床于正常子宫体腔意外的任何部位,其中以输卵管妊娠最为常见;它的典型表现包括停经、腹痛及阴道流血,异位妊娠未破裂、出血时体检常无阳性发现,且生命体征正常;可进行B超检查来进行诊断;可保守性手术治疗。

5.子痫:抽搐(硫酸镁注射)

6.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治疗原则:镇静、解痉、降压、利尿,适时终止妊娠。

7.前置胎盘:完全性前置胎盘子,宫颈内口完全为胎盘所覆盖;部分性前置胎盘,子宫颈内口部分为胎盘所覆盖;边缘性前置胎盘,胎盘主要附着于子宫下段,未超越宫颈内口。

8.前置胎盘临床表现:特点为妊娠晚期无痛性阴道流血,可伴有因出血多所导致的症状,如贫血、休克等。

9.前置胎盘的治疗原则:抑制宫缩、止血、纠正贫血和预防感染。

10.产后出血概念:指胎儿娩出24小时内,出血量超过ml者。一半多发生在产后2小时内。

11.产后出血临床表现:子宫收缩乏力、胎盘因素、软产道损伤、凝血机制障碍;出现产后出血后可立即开放静脉、输液、备血,监测生命体征,迅速找出原因,对症处理。

12.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最常见的良性肿瘤。

13.子宫肌瘤手术治疗的指征:肌瘤大于妊娠10周子宫;月经过多继发贫血;出现压迫症状;宫颈肌瘤;肌瘤生长迅速,可疑恶变;不孕或反复流产排除其他原因。手术方式包括肌瘤剥出术和子宫切除术。

14.宫颈癌的发生、发展及预后与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有关。

15.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定义:简称功血,是因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内分泌功能调节失衡所导致的异常的子宫出血,不合并器质性原因。

16.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治疗原则

无排卵性功血:青春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治疗的近期目标是止血,远期目标为调整月经周期。

有排卵性功血:补充孕激素为主,调节黄体功能。

儿科疾病

1.小儿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生长规律遵循从上到下、由近到远、由粗到细、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规律。

2.新生儿黄疸(考选择或简答)

生理性黄疸:一般情况好;足月儿生后2~3天出现黄疸,4~5天达高峰,5~7天消退,最迟不超过两周。早产儿黄疸多于生后3~5天出现,5~7天达高峰,7~9天消退,最长可延长至3~4周;每天血清胆红素升高85μumol/L或每小时8.5μumol/L。2.病理性黄疸:列情况之+.均为病理性黄疸(pathologicjaundice):生后24小时内出现黄疽;血清总胆红素值已达到相应日龄及相应危险因素下的光疗干预标准,或每天上升超过85μmol/L,或每小时上升超过8.5μumol/L;黄疽持续时间长,足月儿2周,早产儿4周;黄疸退而复现;血清结合胆红素34μmo/L

3.小儿腹泻的病因:肠道内感染(主要有病毒、细菌、真菌和寄生虫引起的)和肠道外感染。最常见的病原体是轮状病毒。

4.腹泻的临床表现:

根据体液丢失的程度把脱水分为轻、中、重三度,根据丢失的水和电解质的比例不同,又将脱水性质分为等渗(血清钠~mmo/L)、低渗(血清钠mmo0/L)或高渗(血清钠mmol/L)性脱水。

(表格可能涉及2~3个选择)

4.腹泻的治疗(补液的5个原则):先盐后糖;先浓后淡;先快后慢;见尿补钾;抽搐补钙。

5.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疱疹性咽峡炎的病原体为:柯萨奇病毒A组,好发于夏秋季,起病急,有高热、咽痛、流涎、厌食和呕吐。

咽结膜热:病原体为腺病毒3、7型,一发热、咽炎、结膜炎为特征,好发于春夏季。

张啊慧




转载请注明:http://www.ybzww.com/zysx/890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