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报道硬膜外麻醉后自发性颅内低压

自发性颅内低压(SIH)是由Schaltenbrand在年首次提出的,主要是自发性脊髓脑脊液漏引起。主要症状为直立性头痛,平卧后症状逐渐消失。SIH的症状与硬脊膜穿破后头痛(PDPH)相似,SIH易被误诊为PDPH,尤其曾接受硬膜外麻醉或蛛网膜下腔麻醉的患者。神经影像学检查如脊柱MRI和计算机断层扫描可用于诊断SIH。

主要治疗包括保守治疗,卧床休息,头低足高位,床脚抬高20°~30°。鼓励患者多饮水,每天~ml。适量加盐,最好是生理盐水。口服咖啡因,当保守治疗无效,可进行硬膜外血液补片治疗。

近期浙大一附院麻醉科的X.An等报道了一例硬膜外麻醉后SIH发表在ActaAnaesthesiologicaScandinavica杂志。

56岁男性患者,T11-12椎间隙进行硬膜外麻醉后接受阑尾切除手术。硬膜外导管向头端置入,给予试验剂量2%利多卡因5分钟,无特殊情况,给予10毫升0.75%的罗哌卡因,感觉阻滞平面达T6。术毕后拔除硬膜外导管。

约20小时后患者出现直立性头痛,并出现颈部僵硬和酸痛。患者体格检查无明显异常,血常规,血生化及头部断层扫描正常,诊断为PDPH。然而保守治疗反应差。三个月后,在L3-L4水平进行第一次硬膜外血液补丁20mL,然而直立性头痛短暂缓解后又恢复。

5天后,脊柱MRI显示,在颈胸交界处存在多个脑膜憩室,C5-6腹侧广泛硬膜外积液,断层造影表现出C5-C6硬脊膜撕裂,提示脑脊液漏。最终诊断患者为SIH。在T2-3给予硬膜外血液补片10mL,症状得到改善。患者出院后进行了2年的随访,除颈部僵硬外,其他症状已消失。

该病例提示硬膜外或腰麻可引起自发性颅内低压,广大临床医生,在腰穿麻醉操作时应力求规范,选用细针,穿刺过程中应保持患者的体位,避免移动,穿刺后保持去枕平卧6小时以上。

腰穿后颅内低压经保守治疗48小时仍无效时,考虑用硬膜外自体血修补术,或硬膜外腔生理盐水以20mL/小时速度持续滴注48小时,但应避免继发感染。若上述方法仍无效,应行外科手术修补瘘口。

该病例提示在硬膜外或蛛网膜下腔麻醉后,患者出现直立性头痛,此时SIH极易和临床常见的PDPH混淆。重要的是要仔细观察患者,及时进行相关检查和诊断。对于SIH的成功治疗,确诊后尽快的硬膜外血液补丁。









































治疗白癜风的最好医院
儿童得白癜风的原因



转载请注明:http://www.ybzww.com/jbfl/2058.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