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麻药中加入糖皮质激素注射治疗慢性非癌性

著名白癜风研究专家 https://m-mip.39.net/news/mipso_5941620.html

慢性非癌性疼痛(chronicnon-cancerpain,CNCP)在人群中广泛存在,限制人们的日常活动,会降低生活质量。年,美国估计有1亿成年人受到CNCP的影响,相关治疗费用从美元到亿美元不等。经皮注射治疗常用于缓解疼痛,并作为药物治疗和物理治疗的辅助治疗方法。局麻药通常用于诊断性阻滞,而在局麻药中加入类固醇激素则常用来治疗慢性疼痛。虽然使用广泛,但激素治疗慢性疼痛的生物学理论和临床疗效尚不明确。Shanthanna等对RCT进行了全面的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以评估类固醇激素和局部麻醉药联合注射的益处和风险,其研究结果发表在年11月的BJA杂志上。

方法

该研究检索了MEDLINE、EMBASE和CENTRAL数据库,检索时间从数据库建立到年5月7日。纳入患有CNCP且经皮注射局麻药(localanaesthetic,LA)或局麻药混合糖皮质激素(steroidmixedwithLA,SLA)的成年患者。如果纳入的患者患有已知的炎症性疼痛疾病,例如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系统性红斑狼疮或痛风性关节炎,以及全身疼痛性疾病如纤维肌痛,则被该研究排除。

主要研究目标是比较使用SLA与LA进行注射治疗来缓解CNCP患者疼痛的效果。次要研究目标参考“临床实验的研究方法、监测及疼痛评估倡议IMMPACT”,包括在生理功能、情绪、总体患者满意度、副作用以及患者偏好方面的有效性,并比较疼痛缓解的持续时间,以及评估多次注射和激素剂量对疼痛的影响。采用NRS疼痛评分(0无痛,10剧痛)、ODI功能障碍指数(0%无功能障碍,%完全功能障碍)及QoL生活质量评分(0最差,最好)。研究中使用相对危险度(RR)表示疼痛缓解,对二分结果使用相应的95%置信区间(CI),对连续结果使用加权均数差(WMD)和相应的95%CI。当整合后的结果有意义时,报告危险差(RD)和需治疗人数(NNT)。

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73项试验,根据注射方式不同,分为硬膜外和鞘内注射组(n=26)、脊柱关节及椎间盘注射组(n=3)、周围关节腔内注射组(n=7)、周围神经注射组(n=12)、软组织和关节周围注射组(n=20)、自主神经/自主神经节注射组(n=1)以及痛点或肌肉注射组(n=4)。在73项研究中,有69项研究被纳入meta分析。虽然中等质量证据表明SLA对疼痛缓解的效果略优于LA(42项试验共纳入例患者,RR=1.14;95%CI,1.03-1.25;NNT:13;图1),但是如果移除2项关于鞘内注射的研究,绝对风险差将下降将近50%(NNT:22),且经SLA治疗后,NRS疼痛评分的下降没有临床意义(MD=0.44分;95%CI,0.24-0.65;图2)。图1疼痛成功缓解的情况对比。图2以11分分级的疼痛减轻的情况对比。中等质量的证据表明各组之间在功能改善方面没有明显差异(RR=1.04;95%CI,0.96-1.12);SLA在ODI评分方面略有改善(WMD-1.77分;95%CI,-2.99分至-0.56分);而在整体患者满意度(RR=1.16;95%CI,0.96-1.40)和QoL评分(WMD2.59分;95%CI,-0.71分至5.89分)方面,各组间均无明显差异。大部分研究中并未报道临床上的副作用,而在仅有的报道中,各组间的副作用也没有差异。根据注射方式不同,各亚组之间疼痛缓解的效果没有差异(图3)。Meta回归表明激素剂量或多次注射与疼痛缓解不相关。图3不同临床类别中,疼痛成功缓解情况对比的亚组分析。

结论

局麻药中加入激素获益很小且具有潜在的危害。单独注射局麻药不仅仅是诊断,也可以起到治疗作用。治疗时应考虑到患者的意愿,并与患者共同决策。即使使用激素,也必须避免长期或高剂量注射。

麻海新知述评

激素具有抗炎、稳定细胞膜、抑制神经肽的合成并阻断异位放电的作用,这些可能是其治疗CNCP的机制。然而,单独使用LA同样能够抑制异位放电并降低痛阈。临床中,单独使用LA主要用于CNCP的诊断,但其缓解疼痛的时间往往要超出预期。在最近更新的介入指南中,Huygen等指出可以对脊柱的某些结构采用LA注射治疗,伴或不伴激素。

激素有许多副作用,局部效应包括软组织萎缩和脱发。高剂量可能引起长久的肾上腺功能减退和代谢紊乱,还可引起阴道异常出血、血糖变化、感染、皮肤病变、体重增加、骨质疏松和骨折等。

已有大量研究表明,SLA在缓解疼痛和功能改善方面并不优于LA,且与是否加入激素相比,注射的部位更为重要。即便如此,医师在进行痛点注射时仍倾向于使用激素,因为激素不仅是强大的抗炎剂还可以延长局麻药的作用时间,而炎症又是很多疼痛性疾病的共同病理表现,所以传统观念认为添加激素可以增加疗效并延长镇痛时间。但实际上真相如何呢?这篇研究给了我们答案

该研究表明在局麻药中加入激素后,仅有1/13的患者疼痛缓解,而在移除2项鞘内注射激素的研究后,疗效下降了近50%,仅有1/22的患者获益,而且通常考虑到安全性很少使用激素进行鞘内注射。NRS疼痛评分也仅下降了0.44分,没有临床意义。在生理功能、整体患者满意度和QoL评分方面,LA和SLA之间也没有差异。该研究也未证实添加激素可以延长疼痛缓解时间,或者使用高剂量激素可以取得更好的疼痛缓解效果。在一项大型观察性研究中,Friedly等报道,重复注射治疗的患者有可能消耗更多的阿片类药物,这可能是治疗反应降低的原因。因此该研究显示重复注射对患者预后也没有助益。该研究并未发现与激素相关的副作用,这可能与研究方法有关。

从以上研究结果可以看出,对于慢性非癌症疼痛患者而言,局麻药中加入激素来进行注射治疗的益处微乎其微,而且有明显的潜在危害。而局麻药单独注射使用也是有效的,不仅用于诊断,也可用于治疗。但制定最佳的注射治疗方案对医师仍然具有挑战性,明确治疗流程和制剂选择,对于注射治疗的实施、监管和计费都是至关重要的,医师需要将以上因素都考虑进去,结合患者偏好综合判断来进行共同决定。

该研究代表了一个广泛的、系统的最新综述,并试图涵盖更多的CNCP情况,但尽管是1级证据,RCT资料仍可能存在局限性,如样本量小及人群不代表临床实践,另外安慰剂效应和盲法挑战也不容忽视。

(编译沈怡佳述评李秀娟)

(仅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

原始文献:ShanthannaH,BusseJ,WangL,KaushalA,HarshaP,SuzumuraEA,BhardwajV,ZhouE,CoubanR,PaulJ,BhandariM,ThabaneL.Additionofcorticosteroidstolocalanaestheticsforchronicnon-cancerpaininjections:asystematicreviewandmeta-analysisofrandomisedcontrolledtrials.BrJAnaesth.Nov;(5):-.

Doi:10./j.bja..06..

(向上滑动查看内容)

“麻海新知”系列回顾:

点击标题,温故知新

冠心病患者接受非心脏手术的风险评估和围术期管理

硬膜外超前镇痛在成人开胸术后急、慢性疼痛中的应用

右美托咪定对儿童术后行为改变的影响

BJA:产科硬膜穿刺后头痛的管理实践

基于Pleth变异性指数的骨科手术患者术中个体化液体管理

七氟醚麻醉期间使用伤害感受水平指导的芬太尼用量以减少术后疼痛

来自DanielSessler教授的临床焦点综述:围术期血压管理

低潮气量和常规潮气量对大手术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影响

基于BMI评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气道完全闭合的患病率

院外心搏骤停:复苏过程中转运和现场持续复苏与能否存活至出院的关系

全身麻醉联合静脉输注利多卡因对乳腺癌患者术后NETosis和血管生成标志物的影响

有无凝血功能障碍患者行腰椎穿刺术与脊髓血肿的关系

竖脊肌平面阻滞和前锯肌平面阻滞在胸腔微创手术中的应用

非心脏手术后新发心房颤动与随后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关系

医护人员择期手术时围术期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的感染风险

心脏手术中的围术期开放肺通气策略,区域通气和肺损伤之间的关系

气管导管尺寸与急性呼衰患者纤维喉镜吞咽功能检查期间误吸的相关性

儿童早期接受全身麻醉与神经发育结局:亲子出生队列纵向研究

脓毒症患者体温轨迹亚表型与免疫应答的相关性

麻醉方法和止血带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康复的影响

围术期阿片类药物管理:是否推崇无阿片或少阿片药物策略?

超声引导下椎旁阻滞在乳房手术中的并发症发生率

年心胸血管麻醉进展精选

腹部手术中个体化PEEP优化呼吸力学:一项随机对照试验

Anesthesiology最新综述:围术期液体管理的动态监测

麻醉与原发性乳腺癌患者循环中的肿瘤细胞

羟乙基淀粉与围术期目标导向液体治疗:最新观点与思辩

丙泊酚和右美托咪啶联合瑞芬太尼与否对健康志愿者血清细胞因子浓度的影响

BJA:术中机械通气频率与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关系

非心脏手术后低血压与心肌损伤的相关性

完善麻醉感染控制管理体系刻不容缓:《手术室麻醉工作区感染预防指南》的解读

吸入全麻对非手术志愿者血浆生物标志物的影响

NEJM:物理疗法与糖皮质激素注射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比较

脊柱外科手术的多模式镇痛方案

术后急性疼痛与非心脏手术后心肌损伤相关

改变吸入氧浓度分数在全凭静脉或吸入麻醉中对系统血流动力学、肾灌注和肾氧合的影响

非心脏手术患者术前红细胞分布宽度升高与术后死亡率的关系

非心脏手术后心肌梗死抢救失败的危险因素

JAMA:静脉输注对乙酰氨基酚对腹部术后低氧血症的影响

地塞米松可降低婴儿人群心脏手术后主要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吗?

地塞米松可降低婴儿人群心脏手术后主要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吗?

他汀类药物减少围术期心脑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

哺乳期女性的麻醉与镇静指南(版)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相关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表型异质性与临床管理建议

人工智能用于超声引导下的区域麻醉中的图像解释

围术期超敏反应:诊断挑战与管理要点

氨甲环酸对急性出血患者基线死亡风险的影响

临终期重症患者撤除机械通气时的镇静实践与不适

原发性乳腺癌患者的麻醉类型与系统循环中的肿瘤细胞情况

肌松残余与全麻术后肺部并发症:来自最新研究的临床证据

围术期使用血管活性药物的对腹部大手术术后效果影响:系统回顾和Meta分析

镁剂可改善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后的膀胱不适

周围神经阻滞术后神经系统症状的发生率和病因:回顾性队列研究

创伤性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的实施及时机:CENTER-TBI研究

院外心搏骤停患者肾上腺素的骨内给药与静脉内给药的相关研究

是否限制苯二氮?类药物使用与心脏手术患者术后谵妄的关系

超声引导下股神经置管:垂直神经留置导管比平行神经更易移位?

《ESA/ESICM联合指南:围术期低氧血症患者无创呼吸支持治疗》要点解读

麻醉前应用锁骨下静脉/锁骨下腋静脉超声预测全麻诱导后低血压

PACU患者的呼吸抑制:来自梅奥医学中心的临床经验

急诊开腹手术患者术前贫血与术后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关系

临床评分和生物标志物在患者围术期风险管理中的作用

剖宫产手术脊髓麻醉后低血压的预防——来自RCT的系统回顾和网状meta分析

即时肺部超声在COVID-19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成年阶段接受全身麻醉手术与老年后脑淀粉样蛋白沉积的增加无关

羟乙基淀粉与外科患者术后肾脏并发症的关系

局麻药物在神经周围纵向扩散范围和神经阻滞持续时间的关系

心脏手术体外循环撤机困难的管理策略

椎管内麻醉联合全身麻醉和单独全身麻醉下行择期开腹主动脉瘤修补术的短期预后差异

非心脏手术患者术后心肌梗死抢救失败的危险因素

瑞芬太尼与心脏手术围术期血糖反应

非心脏手术患者术后30天内并发症与死亡的关系

安全指南:产科椎管内阻滞相关的神经学监测(版)麻醉医师协会和产科麻醉医师协会联合指南

BJA:年龄和BMI对全身麻醉患者肺不张的影响

择期非心脏手术中机器学习衍生的术中低血压早期预警系统对低血压深度和持续时间的影响

老年心脏手术患者术后谵妄与脑氧饱和度降低的关系

腹腔镜下减肥手术在快速康复方案中增加腹横肌平面阻滞的价值分析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重症治疗:挑战与建议

6%羟乙基淀粉/0.4对心脏手术患者肾功能和止血功能的影响

非心脏手术患者围术期使用阿司匹林或可乐定对术后1年结局的影响

七氟醚与帕金森病丘脑底核神经元活性与深部脑电刺激的临床疗效

优化老年患者的围术期血压管理

对心脏植入式电子装置(起搏器和复律除颤器)患者围术期管理的实践建议

Anesthesiology:预防患者和医护人员感染应成为新型冠状病毒流行时期的新常态

腹腔镜手术中基于腹内压调节PEEP的研究

重症及麻醉团队救治或监护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的实用建议

神经肌肉阻滞剂在ARDS早期的适用性

鞘内注射布比卡因/吗啡对机器人辅助前列腺癌根治术患者恢复质量的影响

非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小潮气量和中等潮气量机械通气对心肌功能的影响

APSF:处置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的围术期注意事项

择期手术后的急性肾损伤与死亡风险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实施气管插管术的感控建议:基于SARS患者气道管理的文献回顾

困难气道学会:成人清醒气管内插管指南

利用超声评价妇科开腹手术中PEEP/肺复张手法与呼气末零压对肺不张的影响

术前维生素D浓度与非心脏手术术后心脏、肾脏及感染并发症的关系研究

术前虚拟现实模拟体验可降低择期手术患儿的焦虑和疼痛

职业感染:麻醉科医师面临的风险

感染控制与麻醉防护:基于SARS疫情暴发的管理经验和麻醉指南

硬膜外麻醉下剖宫产的局部麻醉药物选择:贝叶斯网络meta分析

围术期个体化肺开放通气策略时氧浓度对患者术后感染的影响

多学科医疗整合措施对髋部骨折手术后谵妄发生率的影响:一项质量改善研究

成人和儿童手术室外操作镇静前禁食的国际多学科共识声明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ybzww.com/jbfl/9604.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