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脑膜下血肿困扰着很多患者,我们应该了解硬脑膜下血肿的知识,对硬脑膜下血肿做好预防,如有硬脑膜下血肿病症发生,应及时医治。那么,急性硬膜下血肿的诊断有哪些? 下面咱们一起解答吧。
脑膜下血肿指位于硬脑膜与蛛网膜之间,具有包膜的血肿。是颅脑损伤常见的继发性损害,出血来源多为脑皮质的血管撕裂,可伴有脑挫裂伤或脑内血肿。慢性硬脑膜下血肿系属头伤后3周以上始出现症状,好发于小儿及老年人,头伤轻微,起病隐袭,临床表现无明显特征,容易误诊。从受伤到发病的时间,一般在1~3个月。根据其受伤后出现临床症状和体征的时间不同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三种类型,头部受伤后3天以内出现颅内血肿症状者称为急性硬脑膜下血肿;3天至3周出现颅内血肿症状者称为亚急性硬脑膜下血肿;3周以上出现颅内血肿症状者称为慢性硬脑膜下血肿。
主要是颅脑外伤,有的仅有轻微头部外伤史,尤以额前或枕后着力时,脑组织在颅腔内的移动度较大,最易撕破自大脑表面汇入上矢状窦的桥静脉,其次静脉窦、蛛网膜粒或硬膜下水瘤受损出血。非损伤性慢性硬脑膜下血肿十分少见,可能与动脉瘤、血管畸形或其他脑血管病有关。
颅脑损伤后,意识障碍进行性加重,伴有颅高压及局灶性体征,应高度怀疑急性硬膜下血肿。确诊主要依靠头颅CT扫描,既可了解硬膜下血肿的范围,又可明确有无脑挫裂伤的存在。
急性硬膜下血肿在CT上表现为高密度的、新月形影。覆盖于脑表面,可伴有严重的脑挫裂伤或脑内血肿。
当病人有低血红蛋白血症或脑脊液通过撕裂的蛛网膜渗入血肿内时,急性硬膜下血肿也可表现为 等密度影。血肿的体积可从CT上估计,但实际的血肿体积往往大于估计值。颅骨X线片或CT骨窗位检查可有半数的病人有颅骨骨折。
MRI检查不仅能直接显示血肿范围,同时对于CT表现等密度的血肿有特殊的高信号表现。
通过以上针对硬脑膜下血肿的相关介绍,由此可见,硬脑膜下血肿严重威胁着我们的健康。在生活中,针对硬脑膜下血肿积极做好预防措施,如果你已经患上了硬脑膜下血肿,那么就要第一时间去接受硬脑膜下血肿治疗了,不可盲目的采用药物乱吃来治硬脑膜下血肿。通过以上的介绍,大家对急性硬膜下血肿的诊断有哪些?应该有所了解,最后祝患者早日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