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压异常和脑疝
一、颅内压异常
颅内压(intracranialpressure)是指颅腔内容物(脑组织、脑脊液、血液)对颅腔内壁的压力,正常为80-mmH2o,脑组织、脑脊液、血液分别占颅腔容积的80-90%、10%、2-11%
(一)颅内压增高
颅内压增高(intracranialhypertension)是指在病理状态下,颅内压超过mmH2O,表现为:头痛、呕吐、视乳头水肿。
1.颅压增高的常见机制和病因:
(1)脑组织体积增(脑水肿):脑组织水分增加导致的体积增大,
1)血管源性脑水肿:血脑屏障破坏,脑组织间隙的水分增加,常见于:颅脑损伤、炎症、脑卒中、脑肿瘤;
2)细胞毒性脑水肿:缺氧、缺血、中毒等所致细胞膜结构受损,水分聚积于细胞内,常见于:窒息、一氧化碳中毒、尿毒症、肝性脑病、药物及食物中毒等;
(2)颅内占位性病变:肿瘤、血肿、脓肿、肉芽肿等;
(3)颅内血容量增加:
1)血管床扩张:①血液中二氧化碳蓄积,②严重颅脑外伤;
2)脑静脉回流受助:①心肺功能不全,②颅内静脉系统血栓形成,③严重胸腹挤压伤;
(4)脑脊液增加(脑积水):
1)脑脊液分泌增加:①脉络丛乳头状瘤,②颅内某些炎症;
2)脑脊液吸收障碍:①蛛网膜下腔出血,②脑膜炎;
3)循环受阻:①肿瘤压迫,②炎症、出血后粘连,③发育畸形;
(5)颅腔狭小:狭颅症;
2.颅内压增高的类型:
(1)弥漫性颅内压增高:弥漫性脑实质体积增大,见于:弥漫性脑膜脑炎、弥漫性脑水肿、交通性脑积水、蛛网膜下腔出血;
(2)局限性颅内压增高:颅内局灶性病变所致,易发生脑疝,见于:颅内占位性病变、大量脑出血、大面积脑梗死;
3.颅内压增高的临床表现:急慢性颅高压的鉴别(见上图)
4.良性颅内压增高(benignintracranialhypertension):是指以颅内压增高为特征的一组综合症,①临床表现:颅内压增高、伴头痛、呕吐及视力障碍,②CNS检查除视乳头水肿和展神经麻痹外无其神经系统定位体征,③腰穿压力mmH2O,④头颅CT或MRI显示无脑室扩大或颅内占位,⑤排除颅内占位、脑积水、颅内感染、高血压脑病及其他脑内器质性病变,⑥病因:a内分泌和代谢紊乱,如:肥胖、月经不调、妊娠或产后(除外静脉窦血栓)、肾上腺功能亢进、甲状旁腺功能减退,b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药物及毒物,如:维生素A、四环素等,d血液及结缔组织病,e脑脊液蛋白含量增高,如:脊髓肿瘤和多发性神经炎,f其他疾病,如:假性脑膜炎、空蝶鞍综合征、婴儿期的快速增长,g原因不明;
(二)颅内压降低
颅内压降低又称低颅压(intracranialhypotension)是指脑脊液压力降低(60mmH2O)而出现的一组综合症,患者常在直立15分钟内出现头痛或头痛明显加剧,卧位后头痛缓解或消失:①分为自发性(血管舒张障碍引起脑脊液分泌减少或吸收增加)、硬膜(或腰椎)穿刺后、脑脊液漏性(头颈部外伤及手术、脑室分流术、脊椎创伤或手术)、脑脊液生成减少(脱水、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尿毒症、全身严重感染、脑膜脑炎、过度换气和低血压),②脑脊液量减少、压力降低、脑组织移位下沉等使颅内痛敏结构(脑膜、血管、三叉N、舌咽N、迷走N)受到牵张从而引起头痛,③可伴有后颈部疼痛或僵硬、恶心、呕吐、畏光或畏声、耳鸣、眩晕,④可引起视物模糊或视野缺损(视神经或视交叉受压)、面部麻木或疼痛(三叉神经受压)、面瘫或面肌痉挛(面神经受压),⑤部分病例可并发硬膜下血肿,极少数病例可出现意识障碍、帕金森症状、痴呆,⑥与脑和脊髓肿瘤、脑室梗阻综合症、寄生虫感染、脑静脉血栓形成、亚急性硬膜下血肿和颈椎病鉴别,⑦治疗:a病因治疗,b药物治疗,c硬膜外血贴疗法,d对症治疗(卧床休息、大量饮水、静脉补液、穿紧身裤和束腹带);
二、脑疝
脑疝(brainherniation)是颅内压增高的严重后果,是部分脑组织因颅内压力差而造成移位,当移位超过一定的解剖界限时则称之为脑疝
(一)小脑幕裂孔疝:因颅内压增高而移位的脑组织由上而下挤入小脑幕裂孔,统称为小脑幕裂孔疝
1.钩回疝:颞叶内侧海马回及钩回等结构疝入小脑幕裂孔而形成钩回疝,表现:①颅高压症状明显加重,②意识障碍进行性恶化,③动眼神经麻痹,④双侧锥体束损害体征,⑤去脑强直,⑥生命体征的改变,⑦最常继发于大脑半球的脑卒中;
2.中心疝:中线或大脑深部组织病变使小脑幕上内容物尤其是丘脑、第三脑室、基底核等中线及其附近结构双侧性受到挤压、向下移位,并压迫丘脑下部和中脑上部,通过小脑幕裂孔使脑干逐层受累,表现:①意识障碍进行性加重,②呼吸改变较明显,③瞳孔中晚期才出现改变,④较易出现去皮质或去脑强直,⑤见于中线或大脑深部占位性病变,也可见于弥漫性颅内增高;
(二)枕骨大孔疝:小脑扁桃体及临近小脑组织向下移位经枕骨大孔疝入颈椎管上端:①枕、颈部疼痛,②颈强直或强迫头位,③意识障碍,④伴有后组脑神经受累表现,⑤生命体征改变(突发呼吸衰竭、循环功能障碍),⑥主要见于后颅窝占位性病变,也可见于严重脑水肿的颅内弥漫性病变;
三、颅高压的治疗
1、一般处理:①卧床、避免头颈部过度扭曲;②避免:激动、用力、发热、癫痫、呼吸道不畅、咳嗽、便秘等引起ICP增高;③亚低温治疗;
2、脱水治疗:①甘露醇:其渗透压约为血浆的4倍,8g带出ml水分(ml甘露醇带出.5ml水分),用药后10分钟开始利尿,2—3小时达高峰,维持4—6小时,有反跳现象,易致心肾功能衰竭;②甘油果糖:其渗透压约为血浆的7倍,用药后30分钟开始利尿,维持6—12小时,一般无反跳现象,肾功能不全者也可考虑使用;③速尿:易致水电解质紊乱;④白蛋白:⑤激素:易引起感染、升高血糖、诱发应激性溃疡;⑥其它:七叶皂苷钠。
3、外科治疗:①开颅减压术;②部分脑组织切除术;③血肿清除术;④脑室引流。
呼和浩特治疗白癜风专科医院哪家好上海最好的白癜风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