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dquo抗疫心理热线rdquo

“抗疫心理热线”工作简报(第二十三期)

时间:年2月24日地点:zoom--内容:案例督导参会人员:专家组:马宏伟、王欣、胡丛笑、李瑞、李跃华、张丽君黄若霞、郭嘉、陈杰、王紫、吴玉波、白云彦、王春兰以及26位学习志愿者整理记录:许秀江

2月24日,“整合心战疫”心理干预热线工作第24天,大家被一个消息鼓舞着:心理咨询与治疗最高权威机构——中国心理学会临床心理学注册工作委员会和临床与咨询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在全国条防疫热线中筛选出首批31条热线向社会公布,整合心战疫位居13号上榜。

欢欣鼓舞,来自于对自己满心奉献工作的被认可,来自于专业团队的职业认同,来自于心灵的专业归属,来自于24天勤勉不辍的专注,来自于热线那端的舒缓与热诚,来自于那条因疫情被中断了的心灵完整性,来自于我们的爱心与专业精神被延展开去……

之余,大家投入了更加安定而有弹性的性情,投入了更多的温暖与包容,投入了愈加专业化的提升与宁静,投入了淡定而安详的存在。而此种被认可的荣誉和成就感,也促使着大家“扛起肩上的责任”:当工作热情与渐少的热线相遇,觉察会不会激起你新的焦虑?同时也促使团队更加规范我们的咨询行为与伦理高度。督导团队重申了工作和督导设置:坚持热线工作“每日督导、每案必督”原则不变,所有督导均建立档案并督促咨询师撰写督导后反思,督导团队为值线人员增加成长性督导,就值守热线被激活的个人情结、创伤或被激发的自身问题和困难等体验,进行封闭小组的分享、成长。

“分享、成长”,今天的督导就这样开始了,案例报出来,督导形式也呈现了这样的态势:督导老师请受督者邀请大家就案例谈一谈,随后督导师带领大家对案例进行了深度的探索。

咨询师描述中,大家意识到这个案例比较特殊。它特殊性之一是志愿者接到了本单位同事的防疫热线,另一个特殊性是来电者年逾耄耋,是督导中遇到的年龄最大的来电者。

两人在电话里聊了一些像咨询又不像咨询的话,内容涉及了疫情下老人生活照料、疾病、政治需求以及家人之间情感交流的话题。这引发督导团队用心感受和体会疫情中老年人的生活和情绪状态,也思考疫情之下心理热线的设置与边界。督导中,重点突出了两个地方:

一是服务疫情防控的大局,任何打进电话来的需求者都是我们的服务对象,不可过份拘泥于是否熟悉这一专业设置,专业能力可以服务于陌生人,也可以服务于熟悉的人,只是把关系与工作深度控制在专业的咨询之前。

面对疫情,越来越多的单位可能会开设防疫热线,接线员要定位明确、边界清晰:单位开通热线的要求和目标是什么,想明白什么时候、什么地方、你是什么角色。即面对熟人、同事来电者,你是陪伴者;面对自杀自伤时,你是心理危机干预者;面对合乎专业伦理设置的来电者,你就是心理咨询师。

单位防疫热线的接线工作难度在于,既不能是专业咨询,又不能是聊天。太专业的咨询,单位同事之间是不可以的,但单位开热线,就是想稳定,稳定同事的状况。接线员做的工作是能听,如果能听懂,给点回应,能让这些人心里有开窍的感觉就很好了。不能用专业的、咨询的标准来要求接线员。接线时的主要任务是唤醒生存价值、活着的意义,工作方式可以“四不像”,或是生活方式的聊天都可以。

二是结合着此次案例老人的情况,要有一个普遍性的视角看待更多的同类型的老人可能面临的状况,既要有个性化的具体回应,又要有普遍性的延展,让老人家看到跟他相同状况老人的状态,找到同类的归属与参照,把目标朝向活着的价值方面调整。

比如,老人往往会在迟暮之年遇到疾病、丧失感、生命意义、家庭幸福与否等诸多问题,甚至是独居、孤独,死亡恐惧等诸多问题。

在身体方面,老年人身体机能趋向衰弱,也更容易感受到生命力渐渐消失,死亡焦虑、分离感更强,对疾病的恐惧与在意程度也会更高,比如心脏病、胃病、心脑血管病、糖尿病……各种疾病除了脏器功能方面的意义,还有心理学方面的象征意义。例如:

心脏病。心脏是一个生命动力、勇气与承担力的表现。心脏出问题,有可能是自己内心当中化解、转化、处理问题的能力出现困难。尽管有可能是生理性的,比如先天性心脏病或是瓣膜有问题,但在心理层面上是有特殊意义的。心脏的功能好不好,和它跳的力量、能不能供血、供应是不是充足有关系。压力太大,经常熬夜透支的人,心脏承担力受到考验,可能会出现早搏、心律不齐、阻塞等问题。心脑血管,在压力之下,可能会变得高度紧张,高度紧张之后血管壁会变薄、变脆、易出血。长期的紧张焦虑,会使心脏血管弹性变差,对压力的反应不再那么有弹性。

举个形象的例子,就好像是说,一个人有大量工作要做,虽然在意识层面来讲,这些工作都不是问题,但在身体健康出问题的情况下反应就可能不那么到位。比如说这个人有10个灯,现在只能亮6个,但6个灯要干8个灯的活儿,就意味着压力和事件有些超负荷。也可以这么比喻,这个人的心脏供血只能满足6台车跑,现在因工作的需要,要求8-10台车跑,心脏供血能力就不能满负荷地给到每一台车所需要的动力。

心脏病的意义,我们要看做内心动力、能力对问题处理上的回应,对于老年人来讲,一方面,身体本身越来越弱,另一方面也是累积的既往的、没处理干净的疑惑、打击、创伤等。心脏功能不行了,承担力也就下降了。

糖尿病。如果一旦胰岛素分泌出现问题了,身体代谢功能出现了问题,糖的代谢出现困难,人的“正常”状态就被破坏了,尤其是并发症会成为一个更大的威胁。有些老人可以会因为累积的丧失性创伤比较严重,在意程度越高,心肺功能、胰岛素分泌功能都会受到影响,遇到比较重大的丧失经历的时候,尤其会产生心理方面的困难或危机。

所以,接听老人家的热线,需要在他生命的成就感、品质、意义和价值等方面做工作。比如对于一位非常喜欢漂亮老伴的老人面前,就可以用下面的方法:

(1)我经常听你夸阿姨漂亮。你能不能给我讲讲,你是怎么选中这么漂亮的阿姨恋爱、结婚的?和她生活了这么多年,您的成就是什么?

(2)每次听你谈阿姨漂亮的时候,都感觉你内心喜悦,充满了幸福,尽管您讲过好多次了,但我仍然觉得你您每次讲的时候,内心都充满了喜悦,能再给我讲一些您们生活中的细节吗?可不可以讲讲,看她第一眼是什么感受,比如那时她在做什么?穿什么衣服?周围环境是什么?您是怎么发现或认定她就是你要的那个人的?

就这一个问题,你能和他谈一万次,因为每次和他谈他喜欢的、他中意的、他爱恋的对象的时候,都能让他内心产生成就感、价值感、幸福感。让他无限次的重复那个喜悦、那个愉悦,那个好。对他来讲,这就是在总结他老年之后,他生命中有价值、有意义的事情。

这个共情、这个倾听的过程,能够成为这个咨询最核心的话题。让他不间断地、一遍遍地沉浸在对老伴的怀念、喜悦、欢喜、欣赏中,更重要是透过夸老伴漂亮来把话题转移到他有眼光、有智慧、有方法、有魅力来。把最后的功劳、力量、意义要放在他身上。

胃萎缩。胃萎缩可以有两个或更多方面的意义,一是老了之后,各方面功能都会退化,这是医学问题,同时当人生命力降低的时候,胃的消化功能也会降低。二是孤独、落寞、低沉的时候,胃的消化功能也可能出现问题。看到胃萎缩这个病,联想到生机、生命力是削减的。我们要做的工作是让生命力好一些,让老年人去回想、去反思、去讲他们曾经做过的有价值、有意义、过瘾的事。

合上督导记录,腰有些直不起来,累,并充实、满足着,且还要笃定前行感觉更加清晰,这也是团队的感觉吧?农历2月2了,老话说,龙抬头了,今夜细雨如酥,润物无声,这个好兆头是在说:疫情远离中国、远离人类的日子就要来了吧。

止笔前,我愿与读者再次分享一段面对老年个案咨询的核心话题:

“就这一个问题,你能和他谈一万次,因为每次你和他谈他喜欢的、他中意的、他爱恋的对象或成就的功业的时候,都能让他内心产生成就感、价值感、幸福感。让他无限次的重复那个喜悦、那个愉悦,那个好,这个过程对他来讲,就是在总结他老年之后,他生命中有价值、有意义的事情。这个共情,这个倾听的过程,能够成为这个咨询最核心话题。”

——马宏伟

往期回顾

●“抗疫心理热线”工作简报(一)●“抗疫心理热线”工作简报(二)●“抗疫心理热线”工作简报(三)●“抗疫心理热线”工作简报(四)●“抗疫心理热线”工作简报(五)●“抗疫心理热线”工作简报(六)●“抗疫心理热线”工作简报(七、八合辑)●“抗疫心理热线”工作简报(九)●“抗疫心理热线”工作简报(十)●“抗疫心理热线”工作简报(十一)●“抗疫心理热线”工作简报(十二)●“抗疫心理热线”工作简报(十三)●“抗疫心理热线”工作简报(十四)●“抗疫心理热线”工作简报(十五)●“抗疫心理热线”工作简报(十六)●“抗疫心理热线”工作简报(十七)●“抗疫心理热线”工作简报(十八)●“抗疫心理热线”工作简报(十九)●“抗疫心理热线”工作简报(二十)●“抗疫心理热线”工作简报(二十一)●“抗疫心理热线”工作简报(二十二)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ybzww.com/zlfa/202010/871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