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是胸痛,却是比心梗更致命的疾病主动

胸背痛每个人都经历过,休息几天就好了。但高血压患者胸背痛却要格外警惕,有可能面临致命的危机!最近,51岁的董先生因后背疼痛5小时,且伴随前胸疼痛,疼痛难忍,怀疑是心脏病入院急救。但心电图并没有急性心肌梗死的表现,心肌酶也显示正常,由此基本排除急性心肌梗死的可能。胸部CT结果出来后,医生发现董先生的主动脉明显增宽,被诊断为主动脉夹层,性命危在旦夕。主动脉夹层指主动脉腔内的血液从主动脉内膜撕裂处进入主动脉中膜,使中膜分离,沿主动脉长轴方向扩展形成主动脉壁的真假两腔分离状态。发生主动脉夹层就是血流撕裂了内膜,在中膜层将完整的动脉壁分开,形成了假腔,就像一个灌满了血液的袋囊。夹层随时有可能破裂,患者随时可能会有生命危险。一旦确诊为主动脉夹层,且没有接受及时的治疗,25%患者在发病后24小时内死亡,超50%的患者在发病后一周内死亡,发病1月和1年后的死亡率分别高于75%和90%。所以,主动脉夹层必须及时送医抢救,争分夺秒。1.疼痛:大多数患者突发胸背部疼痛,A型多见在前胸和肩胛间区,B型多在背部、腹部。疼痛剧烈难以忍受,起病后即达高峰,呈刀割或撕裂样。少数起病缓慢者疼痛可不显著。2.高血压:大部分患者可伴有高血压。患者因剧痛而呈休克貌,焦虑不安、大汗淋漓、面色苍白、心率加速,但血压常不低甚至增高。3.心血管症状:夹层血肿累及主动脉瓣瓣环或影响瓣叶的支撑时发生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可突然在主动脉瓣区出现舒张期吹风样杂音,脉压增宽,急性主动脉瓣反流可引起心力衰竭。脉压改变,一般见于颈、肱或股动脉,一侧脉搏减弱或消失,反映主动脉的分支受压迫或内膜裂片堵塞其起源。可有心包摩擦音,胸腔积液。4.脏器和肢体缺血表现:夹层累及内脏动脉、肢体动脉及脊髓供血时可出现相应脏器组织缺血表现,肾脏缺血、下肢缺血或截瘫等神经症状。要命的主动脉夹层,“真凶”多是高血压据统计,50.1%~75.9%的主动脉夹层患者有高血压病史。高血压是主动脉夹层最主要的一个原因,大多数主动脉夹层都和高血压长期不控制或控制不好有密切的关系。为什么会发生可怕的主动脉夹层呢?原来董先生是一位长期高血压患者,平时没有明显不适,就不愿意吃药控制。然而,高血压对血管的损伤是潜移默化的,长此以往,持续过高的血压会使主动脉血管壁弹性变差,容易形成主动脉硬化斑块,进而继续损害血管。血管弹性变差、损害加重到一定程度后,血液受动脉中巨大的压力影响,就容易撕裂主动脉内磨层,从而增加主动脉夹层发生的风险。好在董先生及时接受了手术,把这个定时炸弹暂时稳定住了。所以,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避免发生主动脉夹层,最主要的一点就是把血压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尤其是年轻的高血压患者,工作压力大、情绪高度紧张、生活不规律,潜在的危险性更高。高血压患者如何预防主动脉夹层?遗传、感染、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妊娠等因素,都可能引起主动脉夹层,尤其是长期高血压、高血脂、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在生活中过分用力或者情绪波动,都有可能导致主动脉夹层破裂,发生猝死。1、有效管理血压,避免发生主动脉夹层危机!大部分主动脉夹层病人都有高血压病史,而且高血压控制不佳。另外,很多主动脉夹层病人发病时根本不知道自己有高血压,或者知道有高血压但没有规律服药控制,导致发病时血压特别高。研究显示,80%的主动脉夹层患者有高血压病史。避免发生主动脉夹层,必须要有效管理血压。降压治疗包括生活方式干预和药物治疗。对于血压在-/90-99mmHg,没有心血管病、慢性肾病、糖尿病、高血压引起的靶器官损害的低或中危患者,单纯生活方式调整控制血压的观察期限3-6个月,对于生活方式调整无效者,应当及时启动药物降压治疗。当血压≥/mmHg时,除了生活方式干预外,同时需要立即进行降压药物治疗。?2、高血压患者如何识别主动脉夹层高血压患者需要定期测量血压。不同人群患者的血压目标值略有不同。(1)高血压患者<65岁,如能耐受,推荐</80mmHg作为最佳标准降压目标。(2)高血压患者≥65岁,如能耐受,推荐</90mmHg作为最佳标准降压目标。(3)对于有合并症的高血压患者,耐受的情况下血压目标</80mmHg,老年患者</80mmHg。?有高血压病史的患者,一旦出现剧烈胸痛以及血压的异常变化,或是面色苍白、大汗淋漓、四肢皮肤湿冷、脉搏快而弱、呼吸急促等情况,就要警惕可能是主动脉夹层,医院就诊。主动脉夹层是一个相当凶险的疾病,一旦发生死亡率很高。因此,我们日常生活中应避免主动脉夹层发病的高危因素,建立健康生活方式,全程管控好血压,才能有效防止避免主动脉夹层发生。来源:凤凰大健康

你点的“在看”,我认真的当成了喜欢~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ybzww.com/zlfa/202205/1108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当前时间: